新鮮的塑料原料,可以生產成礦泉水瓶;在回收利用后,又可以生產成農用地膜;被回收利用后,還可以生產成塑料桶;再次被回收利用后,仍可以生產成育苗杯或太陽網……可以回收再利用,是塑料這種合成材料的最大優點,在資源日趨匱乏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因為種種限制,海南省的塑料再生行業正處于舉步維艱、夾縫求生的尷尬處境。
“綠保”之憂
位于海南省?谑虚L流鎮瓊華村的海口綠保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堆積如山的礦泉水瓶碎片正在等待回爐再生。記者在車間看到,這些被廢品回收點破碎后的塑料瓶,被生產線設備洗凈后,再經過高溫消毒,就可以直接進入成粒車間生產成塑料顆粒,以便今后的再加工。
“這些就是不錯的塑料生產原料,只不過因為是廢舊塑料生產,所以不能再用于制造礦泉水瓶等食用塑料產品!痹摴緢绦卸路睹舾嬖V記者,這些礦泉水瓶在回收后可以再生產成農用地膜和農藥瓶等塑料產品。
海口綠保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商務部第二批全國再生資源建設體系的海南分揀中心,主要從事各類廢塑料瓶、農藥瓶、廢漁網、廢紙類等廢舊物資的回收加工。該公司在?谟20個回收加工點,三亞設有10個,其他市縣有22個加工點,全省共52個加工點。全年可回收加工廢農藥瓶、漁網等塑料約l0000噸,占海南廢舊塑料回收市場份額30%。
“礦泉水瓶回收是公司的主要產業之一,每年可回收瓶類8000多噸!狈睹艚榻B,目前全島一年約產生24000噸廢舊塑料瓶,他們公司回收了超過三分之一。而這類塑料瓶在再生產過程中的損耗率僅為3%左右,所以這塊的資源再生可以為社會創造很大效益。
作為?谑性偕Y源回收利用協會的副會長單位,盡管綠保公司在海南省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方面頗多建樹,卻也面臨著諸多困難。
“原材料和人工費上漲都不說,用地是困擾我們這類企業最為實際的困難!闭劶捌髽I處境,范敏說,塑料再生因為需要堆放廢品的原因,占地需求很大,而綠保公司是租用的瓊華村集體土地流轉用地,雖然租期的20年才過去了9年,但隨著城市規劃的發展,該公司所處的海秀路路段將來極有可能面臨拆遷等問題,而且目前我市市區內正在進行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的外遷。而我市乃至海南省又都沒有規劃過該類企業用地,所以今后一旦面臨拆遷,企業將何去何從?
“明達”困境
在海南樂東黃流鎮,樂東明達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一座廢舊塑料堆積場里,如小山般高的礦泉水瓶難以計數。公司總經理潘明明告訴記者,舊礦泉水瓶回收價格一般是一毛錢2至3個,而因為沒有工人,光這個場地里就已經堆積了上百萬元的瓶子。
“去年的工人工資是三四千元一個月,今年工人又提出要再漲兩百元,不然回家過年后就不來了。”潘明明無奈地說,這幾年工資不斷上漲,而再生塑料這個行業本來就利潤不高,再加上廢品收購價也在上漲,所以這個廠因為沒人上班暫時停產了。
廢品收購價上漲是不爭的事實。以回收農用地膜為例,今年的回收價為2000元每噸,而在三四年前才每噸千元左右。再加上近年來租地價格不斷上漲,而塑料堆放需要很大場地,這些都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明達公司成立于2006年,專營回收加工農用大棚膜、地膜、肥料編織袋、噴灌帶等,每年回收加工約5000噸。該公司僅在樂東就有3個回收加工點、5條生產線,回收的廢舊塑料占樂東全縣的50%以上;厥占庸ず蟮某善匪芰项w粒,公司員工稱為“二料”,一部分自用,一部分在行業內銷售。而該公司在海南三亞設的工廠專門生產“潘塑”牌地膜和噴灌帶,年生產能力達到2000噸,專門供應三亞、樂東等地的農戶。
“我們這個行業還面臨一個共同的難題———場地。”潘明明說,他在三亞的廠正面臨征拆搬遷,剛投產幾年就要搬遷,投資難以回收是個問題,而現在要找到新的生產場地建廠也是個很麻煩的事。近期,他正在樂東尋找合適建廠的土地。而按照明達公司的發展規劃,除了樂東、三亞、定安和陵水的回收加工點和生產線外,還計劃在其他市縣設立回收加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