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來看,4月國內芳烴整體更多處于一個高位調整過程,由于市場多頭過多集中而下游整體需求能力對當前價格的支持并不充分必要,這就造成4月市場的矛盾性和僵持的特征,而展望5月市場,利多與利空因素均有存在,較多可能表現為上半月偏空而下半月偏多,具體分析如下:
首先,5月整體供應可能會相對偏多,這主要體現在如下兩個層面:1、國內新建生產裝置開始投入生產使用——寧波科元和中化泉州將陸續在4月末和5月上旬投產開工——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造成國內供應增多。2、外盤在5月的供應量也有增多的可能,鑒于4月亞洲對國內的供應量有人為收緊的情況,而從5月整個亞洲市場調油活動情況看,芳烴調油的需求尚未明顯顯現出來,之前亞美的套利活動也并非屬于常態,所以外盤供應也有可能會出現增多的問題。
其次,芳烴下游特別是二甲苯產業鏈有望出現剛性需求恢復的情況。一方面是國內部分檢修的PX裝置開始有恢復開車的情況,另一方面,進入5月以后,終端PET開始迎來理論需求恢復周期——這都在需求層面給予二甲苯帶來較大的支持,而早在3月初的時候,石化企業也在一直以偏低的價格水平供應和支持著下游PX的盈利能力的緩慢恢復……如果這一良性循環能夠繼續得以維持下來,那么在人民幣貶值的支持下,未來出口需求將會有明顯的好轉。
最后,市場依然存在不確定性。一方面是,國內成品油脹庫的問題依然存在,盡管理論夏季用油高峰期即將到來,但是從需求層次以及結構的情況看,出口才是化解成品油供應危機的關鍵。另一方面,國內供應增量具有不確定性,由于受到需求不足以及成本等因素的影響,部分國內產能實際上依然處于被遏制的亦或是推遲投產的狀態,所以即便在5月市場能夠得到較快的恢復,這些不確定的產能也隨時可能會出現對市場的利好的對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