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月,在股東要求提高盈利能力的壓力下,一些大型多元化跨國化工企業加快業務重組步伐。
今年1月,持有陶氏化學大量股份的投資者丹·勒布(DanLoeb)旗下的對沖基金管理公司ThirdPoint呼吁該公司將石化業務與其他業績表現較好的業務進行分拆,例如農業科學業務以及電子和功能材料業務。2月,多元化化工企業亞什蘭集團公布了一系列大規模重組計劃,目的也是取悅股東。與此同時,杜邦公司仍在繼續實施先前宣布的高性能化學品業務剝離方案。最近又傳出拜耳集團可能出售100億美元的塑料業務,專注于發展醫藥保健業務。
大型化企加快業務重組的趨勢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投資者對于多元化公司在經營大宗化學品業務同時發展特種化學品持不同看法,因為這兩類業務具有不同的客戶和資金需求。在投資者看來,精于一門的企業較多元化企業可能更具吸引力。
陶氏化學:
提高資產出售目標
陶氏化學公司首席執行官利偉誠3月在沙特阿拉伯的投資者會議上表示,該公司計劃在2015年底前通過出售資產籌集45億到60億美元的資金,較此前宣布的30億到40億美元的目標多出15億到20億美元,主要包括氯堿和環氧樹脂業務。如果這些資產成功售出,該公司自2006年以來出售的資產將接近150億美元。
陶氏化學正面臨對沖基金巨頭丹·勒布的壓力,后者要求其分拆有利可圖但增長緩慢的石化業務,專注于特種材料業務。利偉誠表示,該公司的戰略是“業務范圍進一步縮窄,更加專注于有吸引力的增長良好市場”,投資的主要領域包括農業、涂料、電子材料、包裝和高性能材料。
Third Point稱,陶氏化學公司的股價在過去十年僅上漲46%,而標普化工500指數已經上漲接近3倍。陶氏化學最初表示“歡迎所有建設性的意見,以實現提升長期價值的共同目標”。后來,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利偉誠正式拒絕了ThirdPoint提出的分拆其石化業務的要求,認為通用化學品業務仍然可以使企業獲利更多,特別是計劃在美國墨西哥灣投資40億美元的產能擴張,但仍表示該公司不會回避任何改變產品組合的行動,其中包括剝離一部分石化業務。
杜邦:
連續宣布戰略調整
杜邦公司面臨來自尼爾森·佩爾茨的特里安基金管理公司(Trian Fund Management)的重組壓力,董事會還批準了5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其中2014年將回購20億美元的股份。杜邦公司2013年財報顯示,全年綜合銷售額為357億美元,較2012年增加3%。與陶氏化學一樣,其農業科學業務增長表現強勁,比上年增長13%,升至117億美元。
去年10月,迫于華爾街要求其剝離波動性業務的強大壓力,未來18個月內杜邦將剝離高性能化學品部門,并成立一個獨立交易的上市公司。分拆特殊化學品業務,包括制冷劑,將使杜邦更加專注于特種材料和農業兩個增長領域。與此同時,杜邦官員也表示高性能化學品業務仍然是一個非常具有競爭力的業務。此次剝離高性能化學品業務是杜邦近年來一系列戰略行動之一,之前杜邦曾收購丹麥公司Danisco的酶及特種食品添加劑業務,杜邦還在今年早些時候剝離了高性能涂料業務。
拜耳集團:
專注于醫藥保健
德國拜耳集團4月底宣布,可能出售價值達100億美元的塑料業務,以加速業務重組并專注于發展醫藥保健業務。報道稱,拜耳正在考慮將旗下材料科技公司出售給贏創工業集團,后者幾個月前曾對此項交易表示出興趣,但還沒有作出最終決定。10年前,拜耳退出大部分特種化學品組合業務,分拆出朗盛集團。目前在德國,只有少數幾家企業仍然有化學品和醫藥資產,如默克集團。拜耳是德國最大的制藥公司。此前拜耳下調了對材料科技公司的預期,因后者核心收益下跌超過25%。材料科技公司主要生產用于運動護眼罩、DVD以及車燈等產品的透明塑料。透明塑料聚碳酸酯是拜耳公司的專利,由于具有低成本優勢的中東競爭對手擴大了生產能力,目前全球聚碳酸酯供應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