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光伏產品大多數靠出口,下游產業尚有巨大潛力待挖掘,地面集中電站已經受輸電電網等局限,發展存在制約因素,分布式光伏發電必須是主要發展方向。
任凱最近有點焦慮。
這位因最早在北京順義自家屋頂建設家庭光伏分布式電站而聞名業界的光伏達人最近卻為分布式光伏電站的推廣而苦惱。
2012年10月26日國家電網[微博]公司發布《國家電網關于大力支持光伏發電并網工作的意見》當天下午他就遞交個人屋頂3kW光伏發電并網申請。2013年1月他的分布式光伏屋頂發電并網申請通過國家電網驗收并網成功。隨后,任凱位于北京順義的家成了光伏分布式發電的展覽館。
分布式光伏由于應用范圍廣,電力易于就地消納,且對電網沖擊小等優勢,被看做是未來光伏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任凱在接待一批批蜂擁而至的媒體和光伏業內人士的同時,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放棄大型跨國公司的工作,創立以開發分布式光伏發電站為主營業務的公司,開始自主創業。
彼時,任凱可能沒有意識到,光伏電站建成并網這距離真正的商業化還隔著難以丈量的距離,他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企業或個人投資分布式光伏發電雖然回報率很高,但是業主主要看回報周期,現在8~10年的周期顯然太長了。”任凱說。
艱難摸索
任凱是個“光伏迷”。2008年,因看好光伏產業的前景,原本從事手機供應鏈管理工作的任凱轉行進入了一家全球知名的光伏材料供應公司工作。
2011年,任凱萌生了建造一個小型“發電廠”的想法,先后去了順義電力公司和北京電力公司申請并網都遭到拒絕。一年后的10月26日,國家電網向社會發布了《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若干意見》,支持并將服務于“分布式”光伏發電工作的開展。
當天下午,任凱再次通過郵件向國家電網北京順義電力公司提出并網申請。
2013年新年后的幾天里,任凱的光伏電站建設完工并與北京電力公司簽署《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低壓發用電合同》。合同中載明電費半年結算一次,須由任凱開具增值稅發票后由北京電力公司劃撥至指定工行結算賬號。在這份合同中,任凱最關注的上網電價卻只能按照每千瓦時電0.4元的脫硫煤電價格結算,尚未有任何補貼措施,與他之前預計的每千瓦時電1元的上網電價差距甚遠。如果3kW的電站如果每年發電3000千瓦時算,大概需要20年才能收回成本。這使他有點失望。
隨后的日子里,任凱幾乎每天在自己的微博里面展示當天的發電量。與日俱增的發電量一度讓他十分自豪。半年后的6月20日是預定的電費結算日子,當他滿懷信心,以業主的心態前往電力公司要求結算電費時,麻煩來了。
電力公司要求任凱提供增值稅發票。“當時我就傻眼了,我家又不是企業,怎么開得出增值稅發票?”6月25日,任凱跑到順義稅務局去開增值稅發票,稅務局工作人員搖搖頭:“你作為自然人是沒有辦法開增值稅發票的,只有法人才能開增值稅發票。”第二天,任凱又跑到電力公司。電力公司工作人員說:“實在不行就開一個普通發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