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聚美優品(以下簡稱聚美)在北京中匯廣場總部舉辦了一場溝通會。值得注意的是,溝通會上,眾多化妝品知名品牌商代表為其站臺,此舉與聚美在化妝品產業鏈中強大的話語權不無關系。
在阿里、京東兩大平臺型電商沖擊IPO的背景下,聚美上市后的生存邏輯也成為業內關注焦點。
廣發證券分析師表示,阿里與京東對相關垂直型電商具備極強的擠壓效應,聚美等垂直電商的生存資本,就是客戶忠誠度以及對相關線下垂直行業供應鏈的控制能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接近聚美的人士處獲悉,聚美IPO后將尋求“一縱一橫一點”式的擴張路徑,繼續擴大自身的產業鏈話語權,從而加固自身發展的“護城河”。
憑渠道提升話語權
輿論認為,化妝品品牌商一般不愿向化妝品電商渠道授權,實際上這是個偽問題。對于品牌商來說,多一個銷售渠道畢竟不是壞事,核心取決于化妝品電商渠道在產業鏈中的話語權。
近日,聚美召開的一場溝通會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發現,美寶蓮、寶潔、珀萊雅、漢高、愛茉莉、我的美麗日志、美即、上海家化等中外知名化妝品品牌商代表到會。據了解,聚美是這些品牌廠商的授權電商渠道商或獨家授權電商渠道商。
在化妝品行業,作為后來者的電商渠道商,其對上游品牌廠商,尤其像美寶蓮、寶潔等國際知名品牌商的號召力,本質上緣于渠道商在產業鏈中的話語權。
記者在現場與相關品牌廠商溝通了解到,他們之所以與聚美合作,可從兩個角度來解析,目前聚美已是中國最大的美妝電商渠道商,也是僅次于屈臣氏的第二大美妝渠道商,這是品牌廠商們難以忽視的渠道力量。
招股說明書披露,2013年,聚美凈交易總額達到約8.1億美元。以交易總額衡量,聚美在2013年成為中國排名第一的美妝產品線上零售商,在化妝品網購市場占有率達到22.1%。
Frost&Sullivan的一份統計數據預計,2018年中國美妝B2C市場規模將達到946億元,未來5年年復合增長率為33.2%,市場滲透率將從2013年的10.2%提升至21.9%。
廣發證券近日的一份研究報告預計,2014年聚美有望替代屈臣氏,成為國內最大的化妝品單一銷售渠道。
在溝通會現場,品牌商“我的美麗日志”代表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正是基于聚美的線上銷售能力和平臺認可度,聚美與該公司達成2014年線上電商獨家代理權合作。
對于渠道商來說,銷量代表其向品牌商的話語權。不過,起步晚于樂蜂網的聚美,能夠上演后來居上的逆襲大戲,深層次的密碼還緣于“內功”,尤其是對產品質量的把控。
“一縱一橫一點”式擴張邏輯
在阿里巴巴、京東兩大平臺型電商沖擊IPO的背景下,作為垂直電商代表的聚美,上市后的生存邏輯也成為業內關注焦點之一。
記者從上述接近聚美的人士處獲悉,上市后的聚美,重點便是繼續筑高自身發展的“護城河”,以強化自身的不可替代性,核心邏輯便是 “一縱一橫一點”式擴張。
“一橫”便是橫向拓展與目標客戶群相匹配的品類,以進行生態化運營,強化用戶粘性和擴展業務空間,比如2013年聚美上線了服裝閃購模式。目前,聚美的主力客戶群為20多歲的女性,圍繞該客戶群,已相繼橫向拓展了服裝、鞋包、家居等品類。
“一縱”便是強化與上游品牌廠商的合作,提高獨家代理及自有品牌成交比例。
據了解,2013年聚美包括獨家代理及自有品牌在內的專供品牌成交額,在總成交額中的占比約10%~12%。廣發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預計,未來3年,聚美總成交額中該比例可上升至30%。按照行規,化妝品行業一般代理的毛利率約20%,獨家代理的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