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改從2009年宣布實施,到2013年充滿著變數和挑戰,很多政策在未來幾年都會持續發酵,甚至改變整個行業的格局。其中,醫藥行業的六大市場是各藥企必爭之地。
1、基藥市場
由于各省基藥增補超預期導致各地市場準入工作的重要性凸顯,客觀上也讓基藥市場分散和本地化趨勢明顯。基藥目錄的增補還是根據各地區的疾病譜、用藥習慣與經濟支付能力情況為要。2014年將出臺二、三級醫院基本藥物使用比例,基藥配比政策的逐步明朗,帶來的是二級以上醫院的市場機會大增,這將是品牌廠家的必爭之地。
2、優質仿制藥
我國取消原研藥超國民待遇的思路基本明確,未來我國降價重點應該是原研藥,同時也要加快國產仿制藥質量一致性評價的進行。嚴格按溶出曲線與原研藥或標準品作參比,國產品淘汰會是很殘酷的。仿制藥質量一致性評價的工作也是一項長期性工作,對企業將是一個考驗。市場的競爭也會由此轉移到品牌、規模、實力的競爭,有利于市場聲譽度好的品牌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的發展,尤其是能做到進口替代的優質仿制藥企業。
3、“銀發經濟”
醫藥產業一方面可在老年人用藥劑型、包裝、銷售渠道等方面積極改進;另一方面可積極參與養老機構的建設。
制藥企業和康復醫療器械企業理應在養老產業中有更大的話語權。
4、兒科用藥
單獨二胎政策的出臺,在醫藥領域直接受益的包括孕期診斷、嬰童防病治病、醫療器械、兒科用藥等。近幾年新生兒可能會有爆發式增長,估計由現在的年出生1600萬人增加到近2000萬人,兒科用藥市場面臨較大機遇。
從目前市場情況分析,我國兒童藥市場的空白點還比較多。在3500多種藥物制劑品種中,專供兒童使用的只有60余種,尚不足2%。品種少、規格少、劑型少、難以滿足臨床需要,且品種多集中于治療感冒、助消化、消炎等領域,這已成為兒童用藥市場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5、醫療服務
對于醫療服務企業,醫院總體收入2012年達到1.5萬億元。2013年以來,醫療服務行業收購兼并快速增長,制藥企業收購醫院,考慮的就是產業鏈上下游的整合;民營專科醫院通過橫向并購,擴張醫院網絡,縱向收購擴建,或進入其他專科領域。
6、制藥設備
2013年以來,制藥設備銷售額大幅增加,行業同比增速從2012年的20%左右提高到30%左右。這表明,制藥設備行業的高速增長并非是行業性趨勢所引發,而是由事件所驅動的,即受益于新版GMP認證。2014年,由于第一批無菌藥品生產企業達標已經完成,因此行業增速較2013年可能有所回落。
但考慮到非無菌藥品生產企業的數量遠遠大于無菌藥品生產企業,因此2014年制藥設備行業仍然有望保持25%~30%的較高增速;2015年,達標期限截止臨近,行業可能將進入第二個增長高峰。因此,未來2年,制藥設備行業仍然將保持高速增長,相關企業業績仍然有較大的上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