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豬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程度越來越高,在安全管理方面已形成較完備的檢驗檢疫制度和方法,現貨交易各環節銜接順暢、風險可控,為生豬期貨開展活體交割提供了充分的現貨基礎,生豬期貨上市條件已基本成熟。
我國自古就有“豬糧安天下”的說法。生豬是我國最大的農業品種,上下游產業鏈涉及飼料、養殖、獸藥、屠宰、食品等領域。生豬養殖業作為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產業規模超萬億元,對保障食品安全,提高農民收益,促進財務穩定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但伴隨著“豬周期”一次次的侵擾,豬肉價格的急劇波動不僅損害國內養殖戶的積極性,也一定程度地影響了我國經濟運行穩定。
為了保障生豬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相關行業企業一直呼吁推出生豬期貨等風險管理工具。近日,大連商品交易所組織深入河南龍鳳山農牧股份有限公司、雛鷹農牧(002477,股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兩家大型生豬養殖企業及屠宰企業,對生豬養殖規模化發展、生豬養殖標準化情況、疫情疫病防控、生豬活體貿易流程、現貨交易的爭議處置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座談和調研。
調研認為,近10年來,我國生豬養殖規模化、標準化水平大幅提高,大型生豬養殖企業管理規范,在檢驗檢疫方面有嚴格的制度和流程。同時,生豬現貨貿易模式日益成熟,對相關風險有著明確的權責分配。我國生豬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程度越來越高,在安全管理方面已形成較完備的檢驗檢疫制度和方法,現貨交易各環節銜接順暢、風險可控,為生豬期貨開展活體交割提供了充分的現貨基礎,生豬期貨上市條件已基本成熟。
生豬養殖規模化標準化中國畜牧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在養殖環節,目前我國年出欄量30萬頭以上的企業超過20家,年出欄量5萬頭以上的企業達數百家;在屠宰環節,日屠宰產能1000頭以上的大型屠宰企業達200家;在中間貿易環節和運輸環節,以中小貿易商為主,市場競爭充分。
在生豬養殖產業,河南地區有著很強的代表性。駐馬店市畜牧局局長蔡新國介紹說,近年來,以河南龍鳳山農牧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駐馬店生豬養殖量占全國飼養總量的1%。2016年該市生豬存欄是518萬頭,出欄715萬頭,全市8個縣均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
河南龍鳳山農牧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生豬養殖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的農業企業,已建設投產4個生豬養殖基地,一個一級種豬場,規劃設計年出欄生豬100余萬頭,基本形成集飼料加工、種豬育種、生豬擴繁、商品豬飼養為一體的完整生豬養殖產業鏈。
龍鳳山農牧生產上全程采用德國BigDutchmanSkiold自動飼養系統等先進設備,通過技術升級與改造,實現零排放和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在標準化養殖方面,通過智能化的豬場軟件實現了對豬只的全方位定位和監控,實現了從個體到群體的全方位監控管理。在豬舍的選址和布局上,龍鳳山農牧選擇在遠離主要交通要道的山坡和丘陵地帶建設豬場,實行生產母豬的分胎次飼喂,并結合多點式飼養模式,降低了疫病傳播風險。
據了解,大型生豬養殖企業管理規范,發生疫病疫情的可能性較小,且生豬現貨貿易較為成熟,爭議責任明晰。大型養殖企業已實現產品標準化,管理規范嚴格,貿易商對生豬質量有明確的標準要求,生豬現貨貿易過程中爭議事件相對較少,不易出現糾紛。
特別是現貨貿易中,生豬檢驗檢疫均由國家相關部門負責,疫情疫病風險較小。
“在生豬活體貿易流程方面,我們會提前三天向當地動物衛生檢疫機構申報檢疫,動物衛生檢疫機構確定受理后會派出官方獸醫到場查驗資料及畜禽標識,做臨床檢查分群體檢查、個體檢查和實驗室檢測,檢測合格后出具檢疫合格證明。針對惡意喂食、注水等,交收及后期屠宰過程中的應激死亡和疫病等風險有著明確的權責分配,生豬現貨貿易模式十分成熟。”龍鳳山農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俊華表示。
被業界譽為“中國養豬第一股”的雛鷹農牧集團副董事長侯五群介紹,目前,雛鷹農牧已成為擁有糧食貿易、飼料生產、良種繁育、生豬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終端銷售、線上業務等完整產業鏈體系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雛鷹農牧通過在東北三省建設基地,嚴格把控原料收儲、飼料生產等環節,在從源頭上為產品質量安全提供保障的同時,也降低了飼料原料的采購、加工和運輸等成本。
“當地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局會不定時去豬場檢查,生豬養殖場均配備有駐場獸醫,一旦發現疫情,立即上報。畜牧獸醫部門向大型生豬養殖企業派出專門駐場檢疫人員,對每批出欄生豬進行檢驗檢疫,快速尿檢合格后方可出場,由于畜牧獸醫部門從源頭對生豬疫情進行嚴格監控,大型豬場疫情疫病控制較好,大規模暴發疫情概率較低。另外,畜牧獸醫部門已經在全國推廣使用耳標等技術手段跟蹤生豬流向,可追溯性較好。一旦食品安全出現問題,相關法規體系可以清楚認定事故責任。”侯五群介紹說。
調研發現,面對不斷縮緊的環保新規和豬肉價格的大幅波動,生豬養殖規模化、標準化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的大勢所趨。目前大型養殖企業的生豬品種幾乎全部為瘦肉型豬,普遍由養殖企業自身繁育種豬、仔豬,較好保障了生豬品種的統一性。隨著生豬產業規模化程度的提高,養殖企業在生豬品種、養殖過程、出欄體重等方面基本實現了標準化和規范化。
市場翹盼避險工具
生豬產業在中國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地位。中國生豬出欄量、豬肉產量以及豬肉消費量均位居世界各國之首,并且在肉類消費結構中,豬肉消費比例超過了60%。生豬價格的波動不僅影響消費者對豬肉的正常消費需求,也對經濟健康發展和生豬產業從業者經營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同時由于豬肉價格是CPI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波動會對CPI產生較大影響。
作為市場規模超萬億的生豬產業,長期以來卻深受“豬周期”困擾。報道顯示,在經歷史上最強豬周期之后,今年豬肉價格連續4個月下跌。截至目前,大部分省市的豬肉價格已經跌破14元/公斤,較春節時下跌了25%,較去年同期跌幅超過40%以上,生豬出欄價更是跌至23個月以來的最低價。
胡俊華認為,豬周期的產生源于中小散戶生豬養殖量的波動,價格高了大家都去養豬,出欄量增多價格自然就低。隨著生豬養殖規模化程度越來越高,存欄量會相對穩定,價格波動幅度會相對變小。
侯五群也認為,豬價高的情況下農民養殖積極性提高,再加上政策補貼,就形成了豬周期。從整體來看,生豬養殖的規模化將是大勢所趨。
記者了解到,大型養豬場投資建設成本較高。據估算,建設一個年出欄2萬頭的養豬場資金投入約3000~5000萬元,如果沒有有效的風險分散渠道,在豬價下跌過程中,對大型養殖企業的生產經營將產生嚴重影響。
在生豬價格頻繁大幅波動中,“豬賤傷農,肉貴傷民”已成為急需破解的難題。多年來,相關企業一直呼吁盡快推出生豬期貨等風險管理工具。數據顯示,到2017年我國生豬養殖數量將達7.1億頭,現貨市場規模擴大,養殖企業數量增多,越來越多的產業主體有了避險需求。胡俊華呼吁:“現在養豬面臨的市場風險特別大,養豬行業正在重新洗牌,盡管以后養殖戶會越來越少,但養殖數量越來越大,期貨將是一個可靠的后盾。生豬期貨的上市將對生豬產業的發展產生重要的積極意義。通過期貨市場的價格引導,養殖業的組織和生產方式將加速改變,我們期望著生豬期貨能夠盡快推出。”生豬期貨呼之欲出據了解,自2001年開始,生豬期貨就已列入大連商品交易所的業務規劃。多年來,生豬期貨一直飽受生豬養殖規模不集中,規模企業少,生產標準化和規模化程度不高,存在質量、疫情等突出風險等困擾,生豬期貨上市遲遲未能成行。
從調研情況來看,生豬養殖規模化進程的加快,有利于全國生豬養殖數目的統計和養殖標準的統一,為生豬期貨的發展做了基礎性鋪墊。當前我國生豬產業競爭充分,養殖規模化、標準化程度大幅提高,不僅為期貨質量標準的設計提供了條件,也為交割過程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隨著國內生豬規模化養殖程度越來越高,且在疫病防控、環境治理等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表率,生豬期貨已具備上市條件。
記者了解到,生豬期貨將以活體為標的,大商所將在生豬期貨的交割制度上有所創新,圍繞這些創新,大商所已初步形成期貨合約設計方案,生豬期貨正在穩步推進中。
那么,生豬期貨上市后會對產業產生什么影響呢?市場人士分析,在我國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生豬期貨上市將對生豬產業價格形成機制產生重要影響,有利于緩解“豬周期”價格波動。同時,生豬期貨上市后,養殖企業可以通過期貨工具鎖定自己的風險、鎖定遠期的利潤,有利于養殖企業把握市場行情,對沖價格波動的風險,實現收益的穩定化,幫助企業在利潤逐漸微薄的市場環境下發展壯大,加速生豬產業的轉型升級。
駐馬店市畜牧局局長蔡新國表示,生豬期貨推出后,一是能發揮穩定物價和養殖戶利益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豬周期”對我國生豬產業的影響;二是可以與占生豬養殖總成本70%以上的玉米、豆粕等飼料原料期貨市場形成聯動,建立健全農牧產品期貨體系,也有利于發現和研究生豬期貨市場價格規律;三是有利于促進生豬養殖標準化、規模化、生態化的進一步發展,保證食品安全;四是通過期貨市場可以參與國際大宗商品定價,提升與我國生豬養殖規模、消費規模相適應的國際地位。
“生豬期貨上市能為生豬市場提供公開、公平、公正、權威的信息服務和價格參考,從而破解“豬周期”波動怪圈,創造公平透明的生豬信息體系,有助于降低生豬價格的非理性漲跌,推動產業健康發展。”胡俊華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