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櫥柜,怎么會差兩萬多元?”近日,賀女士在一家全國知名品牌櫥柜展廳內看中了一套櫥柜,按照她家廚房面積計算,將花費3萬元以上。之后,賀女士來到長沙某大型建材市場,找到一家沒有品牌的櫥柜門店,一算竟發現,同樣大小的櫥柜花費不到1萬元。
同樣是櫥柜,上萬元的差價從何而來?記者帶著賀女士的疑問,專程走訪長沙櫥柜市場。
差異一材質差異是差價的主要原因
某本土品牌櫥柜的銷售人員手里拿著兩塊光澤度不同的板材告訴記者,同樣是櫥柜柜體材料,也可分為烤漆、玻璃、實木、裝飾面板等不同材質,一塊玻璃面板材料與裝飾面板材料相比,每延米差價在400元左右。據了解,不同產品系列的櫥柜將會采用不同的臺面材質和柜體材質。“如果消費者在不同品牌、不同產品材質之間做比較,差價這么大是正常的。”業內人士介紹到,“5000元到3萬元是現在本土品牌櫥柜的主流價格區間。”
據業內人士分析,除了材質種類的差別會導致差價之外,材質品質也是導致櫥柜差價的原因之一,高品質材料一般比劣質材料價格高10%到20%。“但品牌櫥柜的材質肯定是經得起環保檢驗的。”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不少小品牌在柜體板材上用材“縮水”,市面上16毫米厚的板材會比18毫米厚的板材成本便宜7%,但使用壽命也同樣縮短了一半以上。
差異二小細節影響差價也影響品質
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消費者在挑選櫥柜時也要關注細節。使用防蟑靜音封邊的柜體,在柜門關閉時可以緩解沖擊力,消除噪音,并防止蟑螂等蟲類進入。“有沒有封邊,成本也相差3%。”品牌櫥柜一般會用先進的機械化設備對柜體板材進行封邊,能保證封邊更為耐用。
除了封邊之外,有的廠家偷工減料,對后背板只做單面封,但單面封背板容易潮濕發霉,也容易釋放甲醛,造成裝修污染。“其實,本土櫥柜品牌并不比小品牌多太多營銷開支,也不存在代理商等中間渠道,還有規模化生產,反而分攤了成本,比小店更具有成本優勢。”業內人士分析稱,無牌櫥柜價格雖低,卻可能存在更多品質問題。
差異三無牌櫥柜售后堪憂
“買的時候商家會承諾售后,但期限還沒到,往往店都已經倒閉了。”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櫥柜使用頻率高,使用環境潮濕、油煙重,特別容易產生售后問題。但據了解,每年長沙約有20%到30%的小品牌櫥柜被市場淘汰,這些被淘汰品牌的售后成了大問題。
相關人士提醒消費者,購買櫥柜時,主要要看產品的工藝細節和檢測報告,挑選和購買品質上乘、健康環保的櫥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