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訂單找產品就上88訂單網
  • 訂單
  • 產品
  • 公司
  • 資訊
  •  
  •  
資訊分類: 化工涂料 建材家裝 五金模具 電工電子 服裝鞋帽 照明儀表安防 醫療器械 電子商務 食品農業 數碼家電 冶金礦產 橡膠塑料 農林牧漁 商業貿易 商務服務
您當前位置:88訂單網首頁 > 資訊 > 醫療器械

保障“中國糧” “國種”當自強

2014-5-28 8:33:38  來源:經濟日報  字體大小:
5月26日,2014世界種子大會在北京開幕,這是“種子業界的奧林匹克”首次來到中國。  

  自2011年起,我國連續3年出臺促進民族種業發展的文件,不斷增強新品種的開發能力,做到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然而,國內種企的科研能力和市場競爭力較弱,種業創新與農業生產“兩張皮”問題亟待解決。在種業由大到強之路上,自主種企當擔負起神圣使命——  

  聚焦中國種業,有這樣一種對比總是讓人充滿困惑。一方面中國種業市場居全球第二,占世界的21%,估值已超過650億元;我國有400多家科研單位的1.6萬名科研人員在從事種業研究,育種人員數量居世界第一;長期保存農作物種質資源43萬份,審定主要農作物品種2萬多個,基礎研究可謂全球領先。而另一方面,國內種企自主研發能力弱,品種多、雜、亂,企業多、小、散,難出大品種。  

  這種現象為何會發生,人們對于種業安全的擔心又該如何看待,中國種企該如何從“小作坊”走向“大工廠”?  

  競爭關鍵在品種權  

  近年來,國際種業巨頭紛紛搶占中國市場。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我國注冊的外資、合資種子企業已有70多家,孟山都、先鋒等外資種業巨頭已基本完成在我國的種業布局。  

  種企的競爭關鍵在品種權。玉米是糧食作物中國外種子進入最多的領域。2001年,國外玉米品種占我國市場的份額尚不足1%,目前已上升到10%至11%。  

  值得慶幸的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品種鄭單958是第一大玉米品種,推廣面積超過6000多萬畝。總體上,國產玉米品種市場占有率依然超過85%。農業部種子局局長張延秋介紹,目前,我國每年推廣使用農作物主要品種約5000個,自育品種占主導地位,做到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其中水稻、小麥、大豆、油菜等幾乎全部為我國自主選育品種,玉米和蔬菜85%以上種植的是國內品種。  

  盡管如此,國外品種的進入依然引起了業內人士的思考。“國外種子按粒賣、國產種子論斤賣”,登海種業董事長、“中國緊湊型玉米之父”李登海一語道破關鍵。中國大多數企業以糧食生產加工的模式制種,造成標準低、質量差,只能按斤賣,而國外公司靠著種子質量實現了按粒賣。他認為,這背后是國外公司每年對種子的科研經費投入高達十幾億美元。  

  對此,國家玉米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張世煌說,“商業育種是我國種業應對挑戰的戰略選擇。我國玉米育種長期以來沒有以市場為導向,偏向于選育超高產品種,忽視了品種的抗逆性。”他認為,堅持種質擴增、改良與創新,才能夠提升育種水平,“堅持5至10年,我國將出現一批能夠與跨國公司相抗衡的新品種。”他說。  

  中外種企差距在哪里  

  自2000年《種子法》出臺,我國種業開始了市場化之路,涌現出一批通過上市融資、有品牌號召力和知名度的龍頭企業。目前,前10強種子企業年研發投入近6億元,占其銷售收入的6%以上。2013年企業自育品種已占到國審玉米、水稻品種的50%和47%。  

  市場化進程只有10多年的中國種業,成就巨大,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差距仍很明顯。多年來,我國沿襲的傳統育種模式是科研院所的教授帶著一幫學生的“課題組制”,選育規模小、低水平重復、育種效率低。作為市場主體的國內種子企業多數“只買不研”。他們面對著分工精細、育繁推一體化的跨國種企,就好比“小作坊”博弈“大工廠”,根本不是同一個重量級。  

  “你可能舉不出有哪些國外知名育種專家,但你不會不知道孟山都、先鋒等跨國種業公司。”農業部種子局副局長廖西元說,現代種業的競爭是種企的較量,是科技和資本實力的競爭。目前育種已經全面進入分子育種時代,跨國公司正大規模采用雙單倍體技術、SNP檢測技術等,育種呈現出高通量、大規模、精量化等特征,徹底改變著世界種業格局。  

  盡管我國種業快速發展,市場集中度逐步提升,但我國種企面臨的人才、資源缺乏等問題依然沒有根本改觀。種子企業總量已由3年前的8700多家減少到目前的5200多家,減幅達40%;銷售額過億元企業119家,增幅30%。可是,國內種子企業在技術要求高、利潤空間大的雜交種子和經濟作物種子方面發展不多。科技創新能力實力不足,大部分企業沒有自主研發能力,相當多公司還處在依靠代繁和貼牌生產求生存的尷尬境地。  

  讓企業成為育種研發主體  

  “我國種業科技基礎強,產業卻不強,關鍵就在產學研脫節。”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李立秋表示,國內85%以上的育種科技資源集中在高校院所,而非企業。但在現有的科研體制下,科學家們選育新品種,首先考慮的是發表論文、獲獎評職稱和申報課題。而種子企業盡管已成為市場的主體、推廣的主體,但多數還沒有成為自主研發的主體,擁有著眾多管理、資金和市場資源優勢,卻難有好的品種。  
責任編輯:88訂單網
88訂單網特別聲明:
1、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88訂單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本文為88訂單網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關于

相關文章
關于88訂單網 | 新手指南 | 誠征英才 | 網站地圖 | 服務條款 | 付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快遞查詢 | 代理招募
客服:0769-82989878 客服傳真:0769-81181218 電子郵箱:admin#88order.com 訂單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英文網址:m.jsjsjsj.cn 版權所有 88訂單網備案/許可證:粵ICP備14027189號-4 Copyright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