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廢鋼供給:老舊廢鋼回收成未來主要來源,預計2020年老舊廢鋼發生量將達2.16億噸、總產量將達15047萬噸
鋼廠自產廢鋼與粗鋼產量成正比,而加工廢鋼與鋼材需求相關,因此在我國粗鋼產量見頂、需求總體平穩的條件下,未來國內廢鋼的主要來源即為老舊廢鋼。老舊廢鋼主要來源于鋼鐵制品的報廢,因此鋼鐵蓄積量的大小決定了廢鋼資源總量;老舊廢鋼發生率則決定了當年廢鋼產生量。
1、進口廢鋼:2017年我國進口廢鋼數量232萬噸,2011~2017年呈波動減少趨勢。
從進口廢鋼數量上看,2011~2014年我國進口廢鋼數量明顯下降,2015~2017年我國進口廢鋼數量相對穩定。2017年我國進口廢鋼232萬噸,同比2016年增長7.41%,僅相當于2011年我國廢鋼進口量的1/3。從進口廢鋼單價上看,2016年以來我國進口廢鋼單價呈波動上升趨勢,2017年全年進口廢鋼均價為531.12美元/噸,相比2016年上漲100.64美元/噸,漲幅達23.38%。
2018年1月我國廢鋼進口量為10.00萬噸,進口廢鋼單價為587.97美元/噸。我國進口廢鋼數量2011~2014年明顯下降、2015~2017年相對穩定,2016年以來我國進口廢鋼單價呈波動上升趨勢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網發布的《2018-2024年中國廢鋼市場供需預測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2、國內廢鋼:增量主要來自老舊廢鋼回收,預計2020年老舊廢鋼發生量將達2.16億噸、廢鋼總產量將達15047萬噸
國內廢鋼又可分為自產廢鋼和社會廢鋼兩大類來源。自產廢鋼指的是在煉鋼、軋鋼和精整的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以各種切頭和廢品形式存在的廢鋼。社會廢鋼指的是使用鋼鐵材料制成的各種機械設備、交通工具、農用機械、機具、建筑物鈴材、軍事用品、生活用品等經過一定使用年限后的報廢品(老舊廢鋼),或是在生產這些鋼材產品時產生的廢品、邊角余料及含鐵廢棄物(加工廢鋼)。
2016年我國廢鋼產量達9075萬噸,同比增長9.60%;其中自產廢鋼4430萬噸、社會廢鋼4645萬噸,分別同比增長5.73%和13.57%,社會廢鋼產量增長更快。
(1)自產廢鋼:與粗鋼產量成正比,2015~2016年全球自產廢鋼產量占比穩定在24.0%左右自產廢鋼是在煉鋼、軋鋼和精整的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以各種切頭和廢品形式存在的廢鋼,因此自產廢鋼產生量和粗鋼產量成正比。2015~2016年全球自產廢鋼產量占比穩定在24.0%左右;同時,隨著連鑄、連軋、無頭軋制等工藝技術的不斷進步,鋼水收得率和軋鋼成材率不斷提高,自產廢鋼量產生率應為下降趨勢。總體來看,在我國粗鋼產量接近圓弧頂,連鑄、連軋技術逐步提高,預計我國自產廢鋼產生量相對穩定。
(2)社會廢鋼——加工廢鋼:與鋼材消費量成正比,全球2013~2016年加工廢鋼產量占比穩定于25.20%~25.70%之間,均值為25.45%加工廢鋼是指在生產鋼材制成品時產生的廢品、邊角余料及含鐵廢棄物,多為沖壓邊角料、車屑、料頭等,因此加工廢鋼產生量和鋼材消費量成正比。2013~2016年全球加工廢鋼產量占比穩定于25.20%~25.70%之間,均值為25.45%;同時,隨著鋼鐵產品近終型加工制造技術的成熟、表面質量的提高、尺寸公差的減小和機械加工工業的技術進步、加工廢鋼產量占比會逐漸減小。總體來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鋼材下游需求或將保持穩定,因此預計我國加工廢鋼產生量相對穩定。
(3)社會廢鋼——老舊廢鋼:成為未來國內廢鋼產量的主要來源,預計2020年我國老舊廢鋼發生量將達2.16億噸老舊廢鋼將成為未來國內廢鋼的主要來源。由于老舊廢鋼是指使用鋼鐵材料制成的各種機械設備、交通工具、農用機械、機具、建筑物鈴材、軍事用品、生活用品等經過一定使用年限后的報廢品,因此老舊廢鋼產生量和鋼鐵蓄積量成正比,老舊廢鋼發生率則決定了當年老舊廢鋼產生量。在粗鋼產量和鋼材消費逐步達到穩態的情況下,我國自產廢鋼和加工廢鋼產量將相對穩定,因此老舊廢鋼將成為未來國內廢鋼的主要來源。
鋼鐵積蓄量:2017年我國鋼鐵積蓄量預計達78億噸,人均鋼鐵蓄積量5.64噸/人、相當于日本1980年水平。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在2017年7月8日“2017(第八屆)中國鋼鐵節能減排論壇”預計2017年中國鋼鐵蓄積量約78億噸,人均鋼鐵蓄積量約為5.64噸/人,相當于日本1980年水平(5.65噸/人)。日本2014年鋼鐵蓄積量達到13.49億噸,人均鋼鐵蓄積量約為10.61噸/人,自1973年粗鋼產量見頂后,日本人均鋼鐵蓄積量年均復合增速為1.03%。
老舊廢鋼發生率:老舊廢鋼發生量與鋼鐵積蓄量成正比,2017年我國老舊廢鋼發生率預計為2.50%。老舊廢鋼來源于過去投入各種用途的鋼鐵產品,在超過使用年限后便形成循環老舊廢鋼。因此在鋼鐵消費具有悠久歷史的歐美國家,由于鋼鐵積蓄量大,因此老舊廢鋼的發生量也大。老舊廢鋼發生量與鋼鐵積蓄量成正比。以日本為例,1971年以來日本老舊廢鋼發生率為鋼鐵積蓄量的1.7%~3.0%,呈現波動下降的趨勢。2017年我國人均鋼鐵蓄積量5.64噸/人,相當于日本1980年水平,假設2017年我國老舊廢鋼發生率與日本1980年相同,則2017年我國老舊廢鋼發生率預計為2.50%。
2018、2019、2020年我國老舊廢鋼發生量將分別為1.94、2.05、2.16億噸,回算2016、2017年我國老舊廢鋼發生量將分別為1.70、1.82億噸。2016年末我國老舊廢鋼資源產生量超1.7億噸,預計2020年末我國老舊廢鋼資源產生量可達到2億噸。
根據測算,2016年、2020年我國老舊廢鋼發生量將分別達1.70億噸、2.16億噸與公開報道數據基本吻合
(4)國內廢鋼產量:考慮“地條鋼”因素,2016年我國實際廢鋼產量為13519萬噸,老舊廢鋼回收率為33.22%,預計2020年國內廢鋼產量達15047萬噸考慮“地條鋼”因素,2016年我國實際廢鋼總產量為13519萬噸,其中社會廢鋼采購量為9089萬噸。2017年前我國還存在著大量采用輕廢料熔化加工的“地條鋼”且并不在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統計數據之內。2017年上半年我國共取締“地條鋼”生產企業630多家,涉及產能約1.4~1.6億噸。假設我國“地條鋼”產能為1.5億噸,且“地條鋼”的徹底清除是一個勻速的過程,產能利用率為40%,且預計2016年在產的“地條鋼”產量應為4000萬噸左右,按成材率90%計算,2016年“地條鋼”所需廢鋼總量應為4444萬噸左右,即2016年實際社會廢鋼采購量為9089=4444+4645(萬噸),國內廢鋼總產量為13519萬噸。
2016年我國老舊廢鋼回收率約為33.22%。2013~2016年全球加工廢鋼產量占比穩定于25.20%~25.70%之間,取均值為25.45%計算,2016年我國加工廢鋼產量約為3441萬噸,則2016年我國老舊廢鋼產量應為5648=9089–3441(萬噸),可以計算得到2016年我國老舊廢鋼的回收率約為33.22%。老舊廢鋼回收率成為影響我國未來廢鋼總產量的關鍵因素,若維持2016年水平,預計2020年我國國內廢鋼總產量達15047萬噸。2015年來全球自產廢鋼和加工廢鋼產量及占比相對穩定,若2017~2020年我國國內粗鋼產量及鋼材消費量維持相對穩定,則我國自產廢鋼及加工廢鋼產量也將保持相對穩定,即國內廢鋼產量的主要增量來源于老舊廢鋼回收,因此老舊廢鋼回收率成為影響我國未來廢鋼總產量的關鍵因素。若維持2016年33.22%的水平,測算得到2020年我國國內廢鋼總產量將達15047萬噸。
若2017~2020年我國老舊廢鋼回收率維持2016年水平,預計2020年我國國內廢鋼產量將達15047萬噸。
二、廢鋼需求:考慮“地條鋼”因素,2017年我國廢鋼消費量達16665萬噸、同比大幅增長64.15%,預計2020年將達22053萬噸
1、存量:2017年我國廢鋼消費量達14790萬噸、同比大幅增長64.15%,考慮“地條鋼”因素,2017年我國實際廢鋼消費總量為16665萬噸
2017年我國廢鋼消費量達14790萬噸,同比大幅增長64.15%,人均廢鋼消費量為107.02公斤;與日本相比,2015年日本廢鋼消費量為3920萬噸,人均廢鋼消費量為308.45公斤,為我國人均廢鋼消耗量的近3倍。按產能利用率40%計算,預計2017年上半年“地條鋼”產量為1875萬噸。因此若考慮“地條鋼”需求,預計2017年我國廢鋼實際消費量為16665萬噸。
2017年我國廢鋼消費量達14790萬噸,同比大幅增長64.15%
2、增量:2018~2020年我國新增電弧爐煉鋼對廢鋼新增需求達5388.15萬噸
2017年海外在建短流程電弧爐產能為3676.2萬噸,2018~2019年計劃新建電弧爐產能為8835.5萬噸;國內已官方宣布進行產能置換需淘汰的煉鋼產能共計4059萬噸,其中電爐煉鋼產能2010萬噸,高爐-轉爐煉鋼產能2049萬噸;產能置換新建電弧爐設計產能為3118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