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收官之月,大豆期貨及相關農產品期貨價格出現大幅下跌,連豆期貨最大跌幅超過10%,并創出近幾年的最低價位。雖然期貨市場出現大幅下跌,但國內大豆現貨市場總體價格趨穩,結合基本面及現貨市場,筆者認為連豆期貨將會企穩,后市上漲可期。
期現價差面臨修復
我國是大豆的最大進口國,國內每年進口的大豆遠遠高于自產。而中美貿易戰幾乎導致美國對華大豆出口停滯,我國削減了80%以上從美國進口的大豆。再來看看大豆的另一個重要出口國巴西。報告顯示,2018年10月巴西大豆出口同比增長115%,從一年前的249萬噸增加到535萬噸。從進口情況看,2018年1—8月累計進口大豆6200萬噸,同比減少2.1%,這其中進口主要大豆就來自巴西,占進口總量近七成。從以上數據看,我國市場對大豆的總體需求是穩中有升,后市將會觸底回升。
今年我國部分產區的大豆質量和產量均出現下降,所以現貨市場價格總體維持穩定,沒有出現大幅下跌。數據顯示,雖然目前國內大豆采購相對清淡,采購商觀望情緒較濃,但是另一方面,鑒于開秤價格相對較高,部分農戶也有惜售心理。根據級別和地區不同,新產大豆的收購價在1.5—2.3元/斤左右。對比期貨盤面與現貨市場,期現出現了冰火二重天的現象,期現價格差距較大。
目前國內主產區新豆供應充足,各地成交持穩,不同等級大豆價格差異較大,優質大豆價格保持堅挺。國儲大豆輪換收購啟動,國標三級大豆收購價為3700元/噸,有助于穩定現貨價格。而全球大豆市場整體供銷的基本面沒有發生很大變化。在供需相對平衡的大環境下,大豆期現價差將會漸漸修復,尤其臨近合約交割月,后期大豆期貨價格將會向現貨價格靠攏。
消費穩中有增
從前期調研情況看,安徽等黃淮海主產區新豆零星上市,開秤價比去年低一些,部分地區因干旱、臺風等災害影響,大豆品質不及常年,后期隨著購銷旺季的到來,在食用需求拉動和種植成本支撐下,預計國產大豆價格將保持基本平穩,優質優價的趨勢更加明顯。
從陳豆市場看,由于購銷接近尾聲,價格波動不大。總的來看,當前我國大豆市場供給較為充足,需求穩中有增,基本面平穩,大豆現貨價格大幅波動的可能性不大。
綜上所述,目前大豆期貨市場依然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中美貿易依然是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大豆期貨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振蕩,但由于前期大幅下跌,后期再度大跌的可能性不大。筆者認為,如果基本面維持穩定,在成本支撐下,大豆有望企穩上漲,建議激進投資者可盤中少量多單參與,高拋低吸;中長線投資者可逢低建立多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