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3月18日消息:中國一些地方爆發非洲豬瘟疫情,無意中給正在與美國打貿易戰的中國幫了忙,中國可以借機拒買美國大豆。然而這場疫情可能對兩國貿易產生更為長期的影響,可能長達數年。
中國是全球豬肉消費大國,生豬存欄數居世界第一,需要大量大豆用來壓榨成豆粕作為豬飼料。這么高的需求是美國和巴西大豆出口長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當去年中美兩國貿易戰開打時,按照通常的消耗速度,2018年底中國要想避免從美國大量進口大豆,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中國竟然做到了。中國在2018-19美國作物年度的前四個月里,幾乎真的沒有購買任何美國大豆,這通常是交易量最大的時候。
中國真是走運,巴西的出口供應量遠比所有人預期的都充足。但如果中國保持去年那樣的強勁需求,巴西也無力填補美國大豆留下的缺口,因此,中國的計劃奏效必定另有原因。
去年底中國國內豆粕價格上揚,令市場參與者推論認定(大豆)需求已經下滑,這樣的結論在當時至少部分或許是正確的。
不過此后豆粕價格開始下滑,但大豆的需求預估并未回升。
中國非洲豬瘟問題浮現的時間點,對美國大豆農戶而言非常不走運,他們期盼一旦中美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大豆出口需求將會反彈。想要完全撲滅非洲豬瘟,往往需要數年時間,這表示中國大豆需求可能受抑一段時日。
豬存欄量減少
美國農業部在北京的專員上周預估,主要受非洲豬瘟的影響,2019年中國豬存欄量將減少13%至3.74億頭。截至上周為止已有約115起疫情通報。
這與美國農業部官方預估的4.41億頭有很大落差,這個數字等于較去年小幅增加。
但數量已經下降。根據中國農業農村部周五公布的數據,中國2月生豬存欄同比減少16.6%,能繁母豬同比降低19.1%。數據還顯示,2月生豬存欄環比下降5.4%,能繁母豬下降5%。
上周一,中國生豬價格觸及14個月高位,二期料持續上漲,因全國供應趨緊。迄今為止,至少有100萬頭豬因為非洲豬瘟而被撲殺。
美國農業部事務處預計,中國2019年豬肉產量下降5%至5,140萬噸,這為增加進口打開大門。農業部事務處預計中國豬肉進口量增長33%至200萬噸。
需求影響
根據美國農業部,中國2018-19年度大豆進口量同比將減少6%,至8,800萬噸,這將是2003-04年度下降21%以來首次錄得同比降幅。一些業內的預估數字更低,下看8,500萬噸以下。
今年之前,中國大豆需求增長就已經減弱。2017-18年度中國國內大豆消費量同比增長2.7%,創2003-04年度需求下滑以來最低增幅。美國農業部預計,2018-19年度中國大豆消費量降低1%。
中國大豆需求走前將對2019-20銷售年度及以后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對北美和南非農民來說,因為中國大豆消費量占全球的30%。
要根除非洲豬瘟問題可能需要幾年時間,這意味著中國的大豆需求很可能不會很快恢復到之前的水準,至少現在不會。
盡管這對美國大豆出口來說或許不是利好消息,但美國農業可能會通過其他方式獲益,因為中國將需要滿足其豬肉需求。中國3月第一周進口的美國豬肉創兩年最高,盡管進口關稅高達62%。
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這將提振美國和包括巴西、加拿大和歐盟在內的其他豬肉出口國家和地區的豬肉和豆粕需求。
中國農業部也預計,受非洲豬瘟影響,2019年中國禽肉消費量將增長9%,進口禽肉將增長32%。巴西是目前為止中國最大的禽肉供應國。
中國的牛肉消費預計也將增長,牛肉進口將增長20%。南美國家占到中國2018年牛肉進口量的70%,但如果美中能達成貿易協議從而取消關稅,那么美國牛肉生產商也能攫取一定的市場份額。
豆粕在牛飼料中的占比遠遠低于豬飼料和雞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