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淘寶憑借“免費”模式開啟了實物電商的平臺時代,下一個十年,生活服務類的電商,誰能成為下一個淘寶?
從目前外賣O2O平臺來看,沒有任何一家已經實現盈利。對虧損原因的解釋,大多集中在財務模型上:現階段訂單量不夠多,到一定的數量后,就可以覆蓋掉成本。而要想訂單規模化,必然要異地擴張。
從數字上,也可以驗證趙劍鋒的結論:按每筆訂單6元的配送費計算,一個配送員一天配送20筆訂單,一個月上班26天,也只有3120元。顯然,這樣的公司在一二線城市尋找配送員,沒有任何競爭力。以點我吧為例,在配送費全給配送員后,還需要額外多加1000元作為底薪才能招到人。
“收取的配送費都不夠配送員成本。”點我吧CEO趙劍鋒坦言:“即使把每單6元的配送費全部給配送員,都養不活他們。
在被采訪外賣企業中,不乏自建物流配送隊伍,但多數需要強大的系統支撐,以及對路線了如指掌。雖然自建物流可以提高消費者的體驗,但從目前來看,這是一個只投入無回報的環節。
看著很美做著很難
目前,零號線正在嘗試幫助平臺的商家做異業聯盟營銷。例如,把一個小龍蝦品牌和南京銀行綁在一起,用戶只要刷南京銀行信用卡,每天前100單享受8折優惠。不僅如此,每天還推出1元秒殺小龍蝦的活動。這個模式能否長期有效,有待時間驗證。
當各大平臺將外賣看成一個入口后,想象空間便增大了。
其實,相比較其他服務業,外賣屬于較高頻次的服務。假設一月發生一次,便已經和理發、美容這類高頻的服務持平。越是高頻的服務,越容易和消費者發生關系,從而黏住用戶和商家。
團購是把線上的消費者導到線下消費,而外賣則是把線下的消費者帶到線上消費。團購強調“折扣”,打亂了商家價格體系;外賣落地到“服務”,照顧了商家利益,為市場重新打開了一個增量市場。
餐飲行業需要尋求更良性的發展模式,外賣O2O開始成為互聯網企業爭奪線下餐飲商戶的另一個戰場。
2014年1月,美團網上線外賣服務,用戶在美團外賣頻道輸入地址,就可以查看提供外賣的餐廳。
2013年12月,淘寶宣布推出移動訂餐平臺淘點點。
在扼腕嘆息的同時,讓人們不得不對在線餐飲模式進行重新思考。
2003年,飯統網成立,一直依靠收取商家入駐年費、訂餐傭金的商業模式,并一直采用電話預定的方式。它曾紅極一時,一度覆蓋中國80個城市、提供超過50萬家餐廳的訂餐信息。對飯統網倒閉的原因,各方聲音眾多,例如錯過了轉型團購的時機、團隊內斗、CEO和投資人的矛盾。顯然,它無法跟上互聯網快速變化的腳步,或是被市場淘汰的主因。
2014年4月,國內最早一批涉足餐飲預訂的網站——飯統網突然倒閉。這家“元老”級訂餐網站,在餐飲020行業蓬勃發展之時,卻漸行漸遠,最終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近來年,餐飲O2O行業中,外賣平臺獨領風騷,不斷有資本涌入和各大事件的曝出。拿到投資的創業公司不甚枚舉:點我吧、到家美食匯、零號線、生活半徑……除了創業公司的涌入,不乏大公司的身影:。
2014年1月,大眾點評首頁上線外賣服務頻道,支持在線和電話下單。
2014年4月,百度上線基于地圖的外賣服務。
外賣O2O的火熱,堪比團購最盛時的“千團大戰”。
我們采訪了多家外賣O2O網站和投資機構,試圖通過在這期專題對外賣O2O重新進行梳理,盡可能展示整個行業的原貌。
從折扣專項服務
在餐飲行業,團購占據著大半市場,成為O2O的典范。
所謂的團購,是商家通過中間平臺給消費者一定折扣,從而來吸引流量。表面上看,消費人數在增加,但利益空間卻被大大擠壓。看似可觀的毛利,扣除房租、人工等成本,凈利少得可憐。
菜品是一家餐館的最小單元,卻也是支撐起一家餐館成敗的關鍵,商家為了生存,只能從破壞原有菜品的質量和數量來提升利潤空間,品質被打折扣,如此一來,直接導致消費者體驗質量下降,團購讓餐飲的品牌提升之路陷入死循環。
的確,團購的低毛利以及相互間的非良性關系,使得商家和消費者都在逐漸疲勞。用戶通過網上訂外賣,菜品基本都維持原價。而外賣O2O的出現,重新定義了商戶、消費者、平臺的關系,不再犧牲商家毛利來吸引流量。究竟外賣和團購哪種對商家更有益,答案不言而喻。
但在過熱的市場中,仍然充斥著參差不齊的玩家。一方面,非主流的中小外賣服務企業,占據著主要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獲得融資的創業公司,訂單量沒有達到預設財務模型,仍處于在虧損狀態。
外賣的入口到底有多大
在采訪的幾家外賣企業中,幾乎每家都不約而同地提到做平臺。零號線要做“城市生活電商”,點我吧要做“即時物流”的服務公司,而淘點點則要成為生活版的“淘寶”。
外賣O2O只是一個入口,不同企業的基因將決定不同的未來。至于它們能否夢想成真,需要交給市場和時間去考驗。
無論是團購還是外賣,都是幫助商家提升營銷能力。在團購模式中,商家的折扣如同廣告費,將原先給當地的報紙、電視臺的廣告費,用折扣的方式給消費者,從而營銷自己。而外賣的營銷,復雜程度要比團購更高。
除了營銷之外,外賣O2O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商家實現互聯網化。由于中國餐飲企業的整體信息化程度低,互聯網在和餐飲企業融合時,不免要幫助他們更快的融入互聯網。比如如何使用訂單軟件,如何進行訂單管理,都需要手把手教。
在這個過程中,既有餓了么向屌絲級的餐館收取軟件使用費,也有點我吧在對餐廳下單時,收取的訂單傳送的系統費。正是由于餐館的互聯網能力弱,使得外賣O2O企業可以依靠強大的系統,為商家開展B2B業務。
在眾多外賣O2O平臺中,也不乏自建物流配送體系的先行者,點我吧便是其中屈指可數的平臺。憑借線下強大的自建隊伍,點我吧開始嘗試由送外賣延伸到全方位跑腿。只要這個業務在同城范圍內,用戶可以在點外賣的同時,告知在其附近其他的需求,點我吧加收3元/單的跑腿費。
深入了解外賣O2O平臺后,便會發現這個看似門檻低的行業,但要真正做好卻非常困難。外賣O2O遠不是建一個網站,導入流量,再進行線下推廣這么簡單,無論是物流運輸、對外擴張,還是團隊管理都成為外賣O2O無法規避的門檻。
毫不夸張地說,異地擴張的難度不容小覷。
雖然互聯網產品有很強的可擴展性,用戶數成倍增長也實屬易事,但外賣O2O必須要一個城市一個城市的擴張,一步步的擴張讓外賣O2O平臺難以快速爆發,而且不同城市的經驗很難復制。
在當前的外賣市場,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敢說自己已經覆蓋了全國市場。外賣的本地化屬性強,而且對于自建配送的外賣網站,如何保證運營效率的一致性是擴張最大的難度。在運營效率上,企業相互比拼的是兩種:同等規模的人力資源,如何產生最大的單量;在同等的訂單量下,如何投入最少的人。的確,運營效率的優劣直接決定盈利或虧損。
除了物流配送和異地擴張的難度,外賣的另一個難點是多領域的整合能力。
以呼叫中心舉例,由于餐飲的標準化程度不高,用戶在外賣平臺訂完餐后,會面臨餐廳今天這道菜已經售罄或原料不足的尷尬場景。這時,平臺一般需要用電話的方式告訴消費者,讓其重新選擇。此外,外賣的物流配送的體系并不成熟,而外賣相對其他網貨有著更強的時效性。擁有強大配送團隊的點我吧,仍然會有15%的訂單會延誤,當用戶的訂單被延誤后,便會選擇打電話給客服。
受制于餐飲的標準化程度低、配送體系不成熟,這都增加了外賣平臺的呼叫中心壓力。
擁有一支高效的團隊,在外賣O2O企業顯得尤為重要。這和以工程師為主的純互聯網公司不同,外賣企業的不同崗位對應著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對管理水平要求極高。
“這是實在實在的‘苦活’、‘臟活’、‘累活’,一點都不‘高大上’。”趙劍鋒這么評價外賣O2O,即使在外賣O2O大熱時,他也習慣低調處事,“這本來就是一個服務人的行業,如果老往‘高大上’面靠,用戶會有落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