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訂單找產品就上88訂單網
  • 訂單
  • 產品
  • 公司
  • 資訊
  •  
  •  
資訊分類: 化工涂料 建材家裝 五金模具 電工電子 服裝鞋帽 照明儀表安防 醫療器械 電子商務 食品農業 數碼家電 冶金礦產 橡膠塑料 農林牧漁 商業貿易 商務服務
您當前位置:88訂單網首頁 > 資訊 > 食品農業

玉米價格連續“超漲”如何應對

2021-1-29 13:04:50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字體大小:
  2021年可以說是農作物最為“揚眉吐氣”的一年,特別是玉米價格從年初開始就有了上漲的趨勢,到目前為止,玉米價格一路高歌猛進,絲毫未見下降的趨勢。

  數據顯示,玉米價格出現大幅上漲,目前已處于歷史高位。現貨方面,據農業農村部玉米市場監測預警數據,2020年12月份,國內產區平均批發價達到每斤1.24元,同比上漲35.6%,年內漲幅達到26.5%。期貨方面,到目前為止國產玉米期貨主力合約日內最高價出現在1月13日,為每噸2930元,創出歷史新高,比5年多前,2015年3月11日曾出現的每噸2572元高出358元/噸,超出13.9%。

  多因素影響玉米價格上漲

  從2021年1月20日全國玉米價格行情來看,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玉米價格都已經上漲到了2800元/噸,我國玉米主產區東北、華北和西南、西北等地區的價格也有很大的上浮。

  目前,我國玉米主產區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等四地的玉米總產量在6500萬噸左右,占全國玉米總產量的35%,而這幾個地區的玉米價格基本都在2575元/噸至3000元/噸,業內普遍認為這個價格在玉米主產區還是比較高的。

  而我國玉米次產區的山東、河南、河北等3地,每年的玉米總產量基本在5421萬噸左右,可以占到全國玉米總產量的29.3%左右,而這幾地的玉米價格到目前為止基本都在2650元/噸至3060元/噸。

  在我國玉米第三產區的山西、陜西、云南、四川等地的玉米年總產量基本都穩定在2553萬噸左右,這占到我國玉米總產量的13.7%左右,而這幾地的玉米價格基本穩定在2550元/噸至3200元/噸左右。

  有業內人士指出,從歷史角度來看,2020年玉米價格繼續上漲具有一定的恢復性質,也符合市場預期,但到了2021年初,就目前的漲幅來說,已經出現“超漲”,這是多因素綜合后產生的偶然現象。

  一方面,玉米臨儲政策取消后,市場價格主要由供需決定,但歷史形成的高庫存和因高估值引導產生的高產出等問題在失去臨儲收購后集中表現,市場供給壓力突然加大,價格出現下跌。價格的下跌又導致消費量的大幅提高,產消需長,玉米市場逐漸由產大于需轉變成產不足需。2020年5月底開啟拍賣以來,市場參與拍賣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幾乎100%成交,且溢價幅度較大,推動玉米價格水漲船高。

  另一方面,疫情、極端天氣、炒作等導致玉米價格偶然“超漲”。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引發了國際對糧食安全問題的擔憂,一些國家采取了限制出口等措施引發資本炒作,推動了國際糧價上漲,并傳導至國內。臺風使東北部分地區玉米倒伏,導致玉米收獲成本明顯增加,推動玉米價格上漲。同時,玉米收獲和上市延后,農民惜售,企業競相提價收購,進一步強化了玉米漲價預期。

  原材料上漲下游行業企業受影響

  在玉米價格高漲的同時,玉米產業人士直呼看不懂。

  “玉米價格的上漲已經讓人看不懂了,現在完全是賣方市場,產區農民如果有糧食,多遠都會有人來拉走。另外有聽說貿易商屯糧的現象,價格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人為炒高的可能。”有產業人士感慨。而短期內玉米價格走勢很難大幅下跌,未來要看政策和大方面。

  據了解,由于近段時間玉米連續上漲,山東地區深加工企業待卸車輛猛增,企業開始回調價格。東北地區收購價開始滯漲企穩。前期玉米期價達到高點2930元/噸,預計后市期貨價格仍有上漲動力,但上方空間將有限。

  我國雖然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產國,但同時也是玉米消費大國。玉米消費90%以上用于飼料生產和工業消費。生豬價格持續高位,養殖利潤豐厚驅動下,產能持續釋放,使得生豬和母豬存欄量逐月增加。

  而飼料漲價對養殖企業肯定有影響,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影響大小要看企業的毛利潤多少。“高利潤影響小,低利潤影響大。目前,養豬企業的毛利潤仍然很高,整體飼料價格的上漲只影響了企業的部分利潤,不至于不賺錢。蛋禽養殖企業的利潤也不錯,但是肉雞的利潤就不那么好了,相對來說,飼料價格對這類企業的影響更大。”

  春節臨近,豬肉也迎來了消費旺季,飼料價格對生豬養殖企業成本的影響更是不可小覷。養豬業有兩種主要的飼料:一種是蛋白質的豆粕,另一種是能量類的玉米。玉米價格比元旦前后高出400元左右,不到20%;豆粕比元旦前后上漲1000多元,上漲34%,綜合計算下來,豬企業飼料成本至少上漲20%。談到玉米價格上漲的原因,相關專家認為:從宏觀上看,首先是玉米的總體供需結構發生了變化,即存在供應缺口。事實上,近年來,中國一直在進行結構調整。一是調整種植結構,減少種植端供應。一是調整產業結構,提高深加工能力。

  合理應對玉米價格快速上漲

  有專家建議,玉米在我國播種面積最大,總產量最高,是第一大糧食品種,其價格的快速上漲對我國糧價的整體變化具有較強影響,應引起高度重視,建議從四個方面合理應對:

  一是盡快調整政策導向,促進玉米生產恢復發展。在生豬生產逐步恢復和玉米深加工產能持續擴大的情況下,隨著玉米去庫存結束,國家宏觀調控的余地將越來越小。建議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對生產的調節作用,并輔以相應的政策調整,鼓勵玉米生產恢復發展。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層層壓實責任,扭轉一些地方忽視玉米生產的傾向。縮小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差距,釋放政策信號,激發農戶生產積極性。

  二是開辟新市場解決大豆問題,緩解“爭地”現象。大豆和玉米生產區域重疊度較高,加大玉米播種面積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豆生產。2020年大豆價格上漲同樣明顯,玉米、大豆價格同時大幅上漲的情況下,應同步配合尋找大豆生產的新空間。強化科技攻關,提高大豆單位面積產量,擴大大豆適種范圍。通過貿易、農業“走出去”等多種形式強化與巴西、俄羅斯等國家的非轉基因大豆進口合作。

  三是加強監管和調控,清空市場炒作水分。當前玉米價格過快上漲,存在一定的炒作因素。價格上漲導致各方主體普遍看好后市,加工企業積極備貨,貿易商積極收購,農戶挺價惜售,多方惜售助推價格上漲。建議相關部加強調度,深入市場摸底,隨時了解市場庫存情況和售糧進度,適時釋放積極信號,引導市場有序售糧,同時加強對秋糧收購和政策性糧食銷售出庫的監督檢查,嚴肅查處惡意炒作、哄抬物價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四是完善玉米及替代品進口管理。玉米產業鏈較長,彈性較大,只要給予適度空間和時間,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價格會逐步趨于平穩,國內生產面積也會較快趨于合理,產需關系出現自愈性緩和。如果放開進口限制,勢必會增加供給,市場會在國內生產和價格雙低的位置尋找平衡,將對糧食安全和農民利益產生長期影響。所以要繼續堅持玉米進口配額管理制度,合理控制玉米進口規模。完善玉米及替代品進口管理,堅持基本自給原則和進口配額管理,綜合運用技術性措施,將高粱、大麥等進口替代國內玉米消費的數量統籌納入玉米自給率的控制范圍。
責任編輯:88訂單網
88訂單網特別聲明:
1、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88訂單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本文為88訂單網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關于 玉米價格

相關文章
關于88訂單網 | 新手指南 | 誠征英才 | 網站地圖 | 服務條款 | 付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快遞查詢 | 代理招募
客服:0769-82989878 客服傳真:0769-81181218 電子郵箱:admin#88order.com 訂單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英文網址:m.jsjsjsj.cn 版權所有 88訂單網備案/許可證:粵ICP備14027189號-4 Copyright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