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售糧進度明顯快于往年,預計4月中旬新季玉米將銷售完畢,加上2020/2021年度主產區玉米減產和臨儲玉米庫存減少,供應將從寬松再度轉向緊張。
3月以來,因市場供應加大和下游飼料需求不佳,玉米價格持續下跌調整,全國玉米均價降至2849元/噸,期貨價格下挫到2700元/噸附近后出現橫盤振蕩,基差保持在140元/噸左右。雖然目前利空因素集中兌現,但是多頭力量依舊堅挺,市場持倉仍呈現凈多頭。那么,多空博弈下玉米期貨能否守住2700元/噸關口?
成本支撐仍在
因天氣回暖之后很容易發生霉變,東北地區地趴糧不宜儲存,基層農戶陸續售出潮糧。另外,近期農戶“賣跌不賣漲”的心態再度發酵,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市場的售糧進度。截至3月12日,東北地區農民玉米銷售進度為84.45%,比上年同期偏快5.45個百分點。中儲糧陸續啟動輪換收購,從最近的輪換效果來看,采購計劃基本全部100%成交,但銷售計劃大部分成交量偏低,甚至有流拍情況發生。
進口預期逐步兌現。海關總署公布國內1—2月玉米進口數據,累計進口480萬噸,同比增加416.13%。上周USDA報告顯示,向中國出口新簽訂單多達310萬噸,有機構預測2021進口玉米水量或達2500萬噸,較2020年增長121.24%。
雖然短期市場供應趨于寬松,但收購和進口成本高位的支撐作用仍在。目前山東地區深加工企業玉米收購價2930—3060元/噸;東北地區深加工企業收購價相對偏低,但主流區間在2670—2790元/噸。因美玉米價格不斷上漲且庫存有限,進口成本普遍在2800元/噸以上。
深加工消費相對旺盛
飼料需求方面,玉米和小麥價差高達320元/噸,玉米飼用性價比下降,且受非瘟折損母豬產能和節前大量補庫影響,玉米需求下滑明顯。另外,從3月15日公布的《飼料中玉米豆粕減量替代工作方案》來看,后期將大力推進稻谷、小麥、雜粕和其他農副產品等原料在飼料中的使用,減少玉米和豆粕的用量占比。南方雨季來臨,生豬養殖難度加大,導致市場對于玉米的飼用需求較為悲觀,多頭信心動搖。
不過下游深加工消費需求相對旺盛,且深加工企業玉米庫存不高,對玉米具有較強支撐。一方面,下游淀粉深加工企業受國內淀粉價格上漲帶動,利潤遲遲未有明顯下降,保持在120元/噸附近,利潤驅動下開機率維持高位。另一方面,雖然玉米制乙醇利潤處于虧損狀態,不過隨著生產復工逐步展開,全國各地陸續進入生產旺季,乙醇需求有望增加,開機率回升,提振玉米工業需求。
關注需求恢復情況
短期玉米走勢偏弱,但成本支撐明顯,玉米2105合約在2650—2700元/噸附近表現出了較強的抗跌性。預計隨著新糧銷售壓力緩解和下游需求恢復,前期利空將逐步消化,玉米價格開始企穩。
中長期來看,玉米供給缺口邏輯仍然存在。因今年售糧進度明顯快于往年,預計4月中旬新季玉米就將銷售完畢,加上2020/2021年度主產區玉米減產和臨儲玉米庫存減少,市場供應將從寬松再度轉向緊張。同時,新季玉米播種面積雖有望增加,但從播種到收獲上市,仍存時間窗口。
需求方面,重點關注下游飼料用量。本輪非瘟打亂了生豬和能繁母豬的存欄恢復節奏,目前生豬自繁自養利潤可觀,且在國家政策大力扶持下,生豬產能恢復不可逆轉,玉米飼用需求預計穩中有升。另外,受玉米漲價影響,今年小麥庫存快速去化,年度結轉庫存可能降至7000萬噸以下,近三年平均庫存為7500萬噸,后期玉米、小麥價差有望得到修復。故在國內玉米供給仍然緊張的背景下,需求恢復有望為玉米提供上漲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