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埃菲爾鐵塔和美國華盛頓紀念碑同樣高大宏偉,它們有何不同之處?華盛頓紀念碑由沉重的石塊建造,而埃菲爾鐵塔由鋼架搭建,靠結構承重,同時保持最大限度的通透性。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和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合作設計出一種新方法,以納米微格為基礎,將“結構承重”深入到微觀尺度,造出極為通透而堅固的材料,同時具有高硬度、高強度、超低密度的優點。該方法還可用在多種材料上,如金屬、高聚材料等,有望使相同重量的材料在硬度方面刷新紀錄。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的《科學》雜志上。
MIT布利特與阿萊克斯·德阿貝洛夫職業發展研究所工程設計副教授尼古拉斯·方解釋說,通常,材料的硬度和強度會隨著密度降低而降低,所以人們的骨密度下降后,會更容易骨折,通過計算設計出恰當結構來分配承重,就能像埃菲爾鐵塔那樣,以更輕重量維持同樣強度。
這種材料可以通過一種叫做“微立體光刻投影”的高精3D打印技術制造。據物理學家組織網6月20日(北京時間)報道,微結構的基本幾何形狀十幾年前就已確定,但從數學上理解它卻花了很多年。實驗結果令人驚喜,效果比預期的還要好。方說:“我們發現,像氣凝膠(一種泡沫玻璃)一樣輕質疏松的材料就能達到固體橡膠的硬度,強度是同密度材料的400倍,載荷量超過相同重量材料的16萬倍。”
迄今為止,研究人員已經用金屬、陶瓷和聚合物3種材料測試了該方法,重整后的微結構材料都擁有輕質高硬度的特性。LLNL的克里斯托弗·斯派德奇尼說:“它們屬于世界上最輕的材料。由于自身的微觀結構,使其在硬度上比相同密度的非整理材料如氣凝膠,高出4個數量級。”
方還指出,該方法在任何需要輕質、高硬、超強材料的地方都很有用,如在太空中,每增加一點重量都會大大增加發射成本。還可以用于便攜設備中的電池,這也是亟須減輕重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