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拉薩,滿山青翠。走進拉薩市郊區,一座座潔白的蔬菜大棚星羅棋布,鑲嵌在拉薩河流域,成群成堆,好似“銀裝素裹”,白茫茫一片,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有的菜農們忙著搭建拱棚、修建水渠,有的在菜棚里整地覆膜,移栽菜苗。進入堆龍德慶縣崗德林設施農業基地,放眼望去,綠油油的蒜苗青翠欲滴,鮮嫩的白菜、茄子、辣椒,一壟壟蘿卜、番茄,把拉薩河兩岸點綴得滿目碧翠。一座座日光溫室格外耀眼,農民們打墻架膜,修建日光溫室,一股發展蔬菜產業的熱浪撲面而來。
新思路:千萬百姓的“夙愿”
建好“菜園子”是黨和政府關注民生、為民辦的一件實事。吃上天然、綠色、安全的蔬菜,是廣大群眾的心愿。在數年前,拉薩市絕大部分蔬菜都靠從周邊省市調運,特別是每年入冬后,由于交通運輸不便,蔬菜生產量下降,使得菜價猛漲,和肉價相當,群眾對此反響強烈。
“解決全市人民‘吃菜貴’的問題,就是要讓廣大農牧區的綠色農畜產品源源不斷地走向城市、服務城市,讓廣大農牧民增加收入,使城鄉統籌有堅實的物質基礎。”經過廣泛的調研論證,拉薩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思路在第一時間產生,一個建設現代農業蔬菜示范區的決策形成。
截至目前,拉薩市蔬菜生產面積達4萬畝,年產新鮮蔬菜4.8萬噸,蔬菜自給率達65%。拉薩市農牧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蔬菜產業的推廣極大地豐富了拉薩蔬菜品種,目前拉薩蔬菜品種達百余種。蔬菜生產基地的快速發展,不僅提高了拉薩市蔬菜產品的供應,豐富了居民的“菜籃子”,滿足了人們的消費需求,也對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蔬菜產業與糧食產業、畜牧產業一起構成拉薩市農牧經濟的三大主導產業。
抓保障:設施蔬菜初紅火
時下,在曲水縣南木鄉蔬菜種植基地的座座棚內:番茄開花結果,黃瓜登蔓而結,尖椒、圓椒長勢旺盛,到處是一派豐收在望的喜人景象。番茄上市了,菜農們一大早就趕往蔬菜大棚里緊張地忙碌,婦女們拉著架子車負責采摘,而男人們則駕駛著三輪車搞運輸。
“這大棚番茄綠色無公害,上市又早,價格十分可觀,城里人不就吃個新鮮嘛,所以要趕個早。今年我們家搞了兩個棚,使用農家肥,無公害管理栽培,一年也能收入3萬元左右。”南木鄉村民頓珠忙中偷閑對筆者說。
設施蔬菜發展起來后,菜往哪里賣?這不僅關系到蔬菜產業的健康發展,更是一件事關民生的長遠大事。為消除“菜農流大汗、菜販掙大錢、消費者出大錢”的現象,近日,堆龍德慶縣投資300多萬元購買了10輛農副產品直銷車,設立蔬菜直銷點,滿足縣城周邊群眾和部分學校的需求。堆龍德慶縣綠地農產品銷售公司經理普瓊介紹:“以前,菜農們的蔬菜先是交到合作社,再賣到蔬菜批發中心,經過幾次流通,商販賣出來的蔬菜價格就高了很多,而菜農并未從中受益。有了蔬菜直銷車后,本地群眾購買到了新鮮、便宜的蔬菜。”
采摘游:設施農業成新寵
又到一年拉薩最美好的季節,不想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路上,那就花上一天時間外出采摘,不用長途跋涉,免去舟車勞頓,又能給假期增添一些樂趣。目前,拉薩近郊的一些蔬果種植基地開設了采摘游。西瓜、草莓、西紅柿、扁豆……越來越多的蔬菜瓜果實現了“拉薩產”。“拉薩產”不僅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也豐富了市民的生活。
“最近氣候比較怡人,不冷不熱,本打算外出旅游的,但太遠了,時間不夠還很累。近的吧,好些景區景點都去過了。所以,全家商量,就去拉薩周邊的一些蔬果種植基地采摘些新鮮的蔬菜水果。這樣,既休閑又能感受勞動的樂趣。”在剛剛過去的端午小長假,市民文林來了個全家老小總動員,一起到拉薩近郊的蔬菜水果種植基地去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