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掛牌收購價是5.5元/公斤,比前幾天漲了0.3元/公斤,日收購量則從300噸左右提高到了1700噸!10月18日,鐵門關市一家軋花廠負責人“老河南”接受期貨日報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當前新疆棉農籽棉出售積極,大部分軋花廠更是陸續開機生產,市場出現了購銷逐漸活躍的良好發展態勢。
據石河子市部分軋花廠業務負責人介紹,隨著開機生產的軋花廠越來越多,雖然新季籽棉市場沒有出現明顯的搶購現象,籽棉收購價格上漲的速度也比較緩慢,但市場看漲的情緒卻日益濃厚,全疆籽棉收購價格近日更是出現了整體抬高現象,其刺激因素是軋花廠均想多收一些籽棉,于是部分軋花廠就開始每日調高一點收購價格。如此一來,一方面提高了棉農對價格的期望值,另一方面利于籽棉收購價格穩中有升。
不過,從鄭棉近遠月期價走勢來看,在經歷了國慶長假后的小幅上行行情之后,近日期價整體走勢偏弱。寧波市的一位棉花市場人士認為,新疆部分地區疫情形勢好轉,新產皮棉進入期貨交割倉單的物流環節將被打通,按照當前的籽棉收購價格推算,新產皮棉拋售在2211合約等仍比較劃算,估計這是新疆籽棉收購價格不斷走高與鄭棉期價反而下行的主要原因。
“老河南”告訴記者,自9月底開機收購籽棉以來,其所負責的軋花廠已收購籽棉近1萬噸,最初的收購價格為5.2元/公斤,已入庫的大部分籽棉收購價為5.3元/公斤,已加工好的皮棉已及時運往期貨交割倉庫,購買皮棉的機構稱已經在期貨盤面進行了套保業務操作,預計有相當一部分軋花廠負責人持有這種經營思路。
來自湖北武漢市的一位資深棉花市場分析師尚老師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了未來的價格發展態勢。他表示,自今年5月至當前,鄭棉主力2301合約期價從21300元/噸下跌到了13500元/噸左右,短短數月之內就把近兩年牛市行情所累積的漲幅抹去,令棉花期現貨價格又回到了歷史相對低位。因此,在當前棉花市場面臨諸多利空利多矛盾之際,應該從棉花自身價值方面去審視和考慮交易機會。
第一,全球及國內棉花價格下行。
尚老師說,國內棉花價格的下行是從今年5月初開始的,至9月底創出最低價,市場主流價格累計跌幅在40%左右,是同一時期所有大宗商品中跌幅最大的品種。與此同時,美棉也出現大幅下跌行情,市場主流價格跌幅也在40%左右,但由于美棉前期漲幅明顯超過鄭棉,雖然兩者同步下行,而國內外棉市價格依然明顯倒掛。
“回顧全球棉花價格下行的原因可以發現,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較差,需求明顯下行。由于美聯儲大幅加息等,全球經濟下行趨勢明顯,抑制棉花需求。二是去年歐美紡織品補庫超預期,導致需求前置,當前市場去庫存壓力較大。”尚老師說。
第二,需求可能還有下調空間。
尚老師表示,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最新農產品月度供需報告顯示,全球棉花消費量明顯下調,2022/2023年度全球消費量下調至2513萬噸,較前年高點下滑166萬噸,較美國農業部曾經給出的消費高點2713萬噸下滑了200萬噸。雖然美國農業部下調消費的力度很大,但他認為后期還有一定下調空間。
“從2000年以來的歷史數據看,全球消費量出現過三次明顯的下滑,下調幅度最大的是2020年疫情導致的快速回落,下調了364萬噸,其他兩次明顯的下滑來自于2008年和2012年,分別下調280萬噸和243萬噸。如果計算高低點下調看,2006—2009年的金融危機階段,消費量從2687萬噸下調至2396萬噸,下調291萬噸,幅度10.8%;2010—2012年消費量從2590萬噸下調至2239萬噸,下調351萬噸,幅度13.5%;疫情階段,消費量從2672萬噸下調至2258萬噸,下調414萬噸,下調幅度15.5%。”尚老師說。
考慮到2009年、2010年的復蘇屬于消費回來后的刺激反彈,如果把2006—2012年作為萎縮周期看,消費高點回落達448萬噸,幅度達16.7%。線性推演,當前全球政治經濟面臨嚴峻的挑戰,全球消費下降幅度或不僅于此,還有一定的下調空間。
第三,新一輪棉花牛市行情的觸發因素分析。
尚老師認為,從棉花市場的供需格局看,市場要想出現健康的上漲行情,實際上要解決以下核心問題:新疆棉階段性過剩、國內需求加快恢復、歐美需求復蘇。
要解決當前的新疆棉過剩是最容易的,只需要加大儲備力度即可。從當前我國的儲備棉數量來看,加大儲備量合情合理,而且當前棉花價格較低,儲備成本也不高。短期內通過增加儲備,可以緩解當前的新疆棉過剩問題。但由于過剩明顯,需要輪入的量比較大。目前,正值新疆新棉逐步上市期,供需雙方均在觀望。如果能夠在新年度內輪入超過100萬噸以上的新疆棉,對于解決新疆棉過剩問題能發揮較好作用。內需好轉,一方面是收入,另一方面是信心,需要投資者持續關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等宏觀經濟數據?紤]到當前歐美經濟形勢的惡化,估計其恢復較國內更難。
“以上問題如果能夠解決,國內棉花或會企穩回升。”尚老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