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產地棕櫚油季節性減產逐步兌現提振,棕櫚油帶動豆油反彈,但南美大豆擴種、國內進口大豆到港增加以及油廠大豆壓榨恢復等因素,將使得豆油上漲乏力。
國市場焦點轉向新季南美大豆產量
隨著美豆基本收割完成,近期市場交易焦點轉向新季南美大豆產量。今年巴西大豆繼續擴種,Datagro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2022/2023年度巴西大豆播種面積將達到4379萬公頃,較去年增長4.7%,產量預計達到1.5332億噸,比2020/2021年度的1.3882億噸增加11%。阿根廷2022/2023年度大豆種植面積將有所恢復,從1620萬公頃增至1700萬公頃,產量有望達到4698萬噸,同比增長9%。美國農業部預計2022/2023年度巴西大豆收獲面積為4290萬公頃,較上年度增長3.3%,產量預計為1.52億噸,較上年度增加2500萬噸。雖然新年度南美大豆產量預期寬松,但是產區天氣是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兌現豐產預期的關鍵,11月迄今,南美天氣一直干燥,阿根廷和巴西大部分地區的降雨量較正常水平低30—75毫米,是正常降雨量的30%—60%。
目前南美大豆正值播種時期,截至11月25日,巴西全國大豆播種工作完成87%,上周為80%,慢于去年同期的90%。巴西大豆種植區南北跨度大,地形結構有差異,不同區域種植情況差異較大。最早開始播種的主產州馬托格羅索已經完成播種,而10月中旬播種的南里奧格蘭德州播種進度僅為61%,低于去年同期的69%。阿根廷大豆種植進度更慢。截至11月25,阿根廷大豆播種進度僅達到33%,低于去年同期的41%,創下最近5年同期的最低水平。
12月初巴西南部的南里奧格蘭德州以及阿根廷核心產區降雨量會再次轉差,播種進程預計仍然緩慢,市場情緒將對價格形成有效支撐。中長期看,拉尼娜強度逐步減弱,產區降雨有望緩解旱情,提高大豆單產潛力,保障豐產預期的兌現。
國國內進口大豆到港恢復
國內進口大豆到港恢復,油廠大豆不足現象改善,截至今年第48周,11月累計到港743萬噸。另外,據上海鋼聯預計,12月國內進口大豆到港預估為1050萬噸,周均到港量可達到260萬噸。隨著進口大豆到港增加,油廠開機率和周度壓榨量也出現明顯回升。上周國內大豆壓榨量為206萬噸,周度豆油產出增加6.37萬噸,但中間環節提貨加快,油廠豆油庫存繼續下降。
隨著大豆到港量增加,近幾周油廠壓榨量有望保持在200萬噸左右,豆油產出穩定增長,后期豆油供應將呈現寬松格局。需求方面,雖然12月餐飲業消費需求仍然偏弱,但2023年春節較早,下游陸續進入備貨狀態,豆油成交情況有所好轉,備貨需求將決定節前豆油市場的累庫進度。
東南亞地區11月至次年3月將進入雨季,對印尼和馬來西亞棕櫚油造成季節性減產,尤其是今年東南亞迎來較往年正常水平更多的降雨,對棕櫚油生產及物流運輸形成阻礙。近期,據SPPOMA高頻產量預估數據,產量增幅由正轉負,11月1—20日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環比減少6.44%,11月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正在兌現季節性減產預期。而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保持增長,船運機構數據顯示,11月1—25日出口環比增加4.6%—12.9%,預計11月馬來西亞棕櫚油累庫步伐遇阻,維持在240萬噸左右。
整體來看,產地棕櫚油減產與國內豆油庫存歷史低點對豆油形成有效支撐,且國內節前備貨逐步啟動,拖累國內豆油累庫速度。不過,國內進口大豆到港恢復,豆油產量保持增長,且南美大豆整體呈豐產預期等因素將抑制豆油持續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