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第十二屆中國糧食市場峰會”在鄭州召開,業內專家針對當前國內糧食市場現狀特點,就產情研判、市場形勢、熱點問題、政策解析等展開研討,為我國糧食市場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獻計獻策。
對于國內外小麥情況,中國農大國家農業市場研究中心主任韓一軍介紹,全球小麥消費穩中增長,供需基本平衡,庫存消費比仍處高位。2021/2022年度全球小麥產量7.78億噸,同比上漲0.37%;消費量為7.73億噸,同比上漲1.46%;庫存消費比為38.0%,較上年下降0.41個百分點。2022/2023年度全球小麥產量、消費量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產大于需1510萬噸。2022/2023年度全球小麥產量預期為7.95億噸,同比上漲2.13%;消費量為7.79億噸,同比上漲0.84%;期末庫存為3.06億噸,同比上漲4.03%;庫存消費比為39.2%,較上年上漲1.21個百分點。
2022年國內小麥價格整體波動上漲。2022年1—3月受節前備貨、疫情反復、俄烏沖突持續等因素影響,國內小麥價格環比上漲,漲勢趨穩后整體高位運行;4月小麥先跌后漲;5—8月小麥集中上市,糧源供應充足,制粉企業需求較弱,價格小幅下跌;8月中旬以后,下游消費需求增加,小麥價格弱勢波動伴有上漲的趨勢!2023年1—5月,受市場供給充足、下游需求不旺、新麥產情良好和國際小麥價格下跌等因素影響,國內小麥價格持續下降,與2021年年底價格持平。”韓一軍說。
中華糧網易達研究院副院長柴寧結合5月開展的實地調研結果介紹,預計今年小麥面積將有所增加,但天氣原因導致部分地區單產同比下降。由于陰雨天氣持續,后期小麥質量存在變數。隨著新麥上市數量的增加,新陳小麥價差將逐步縮小。預計短期小麥行情新陳分化、質價分化或將較為明顯。預計主產區新麥有效開秤價將在1.3—1.35元/斤,經過振蕩調整后,仍有小幅上漲可能。但今年小麥跨區域流通量不會太大。各方采購主體普遍謹慎,今年收購周期或將延長。由于年度內小麥供應整體寬松,后期上漲空間或有限。
從整體糧價來看,受宏觀環境變化及糧食自身供需關系的影響,在國內糧食市場化加快推進,及當前糧食價格仍然處于相對高位的背景之下,國內糧食價格不具備大漲的基礎。就玉米(2621, -5.00, -0.19%)品種來說,在玉米及替代品進口量連續幾年處于高位,國內飼料替代原料廣泛使用,特別是今年以來小麥價格下跌的影響下,玉米價格弱勢特征比較明顯。“短期可能繼續受小麥價格波動的影響維持振蕩格局,但受成本推動和生長季天氣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后期玉米價格仍具備階段性走強的可能,但上漲空間可能有限。從關注因素來看,一是需要繼續重點關注小麥市場對玉米消費的替代及對玉米價格的影響,二是要預防各種‘黑天鵝’或‘灰犀!录䦟Z食市場的沖擊。另外,隨著全球糧食價格波動幅度加大,糧食產業鏈各主體需要強化風險意識,加強市場風險管控。”中華糧網易達研究院院長張智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