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與此同時,一個以高端裝備制造業為主體,以專業科研、金融為支撐的創新型社團組織——東莞市智能裝備產業聯盟,7月14日由廣東新基地投資有限公司組織并召開了第一次聯盟籌備會議。
近日市委副書記、市長袁寶成25日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會議審議了《東莞市推進企業“機器換人”行動計劃(2014—2016年)》(簡稱“機器換人”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16年爭取完成我市相關傳統產業和優勢產業“機器訂單換人”應用項目1000—1500個,力爭推動全市一半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項目、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勞動生產率由2013年8萬元/人提高到11萬元/人以上,全市工業投資中設備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到60%,推進勞動密集型企業向技術密集型企業轉型。
據悉,東莞市智能裝備產業聯盟由普洛匯森、石橋機電、智捷、沃德普、歐若拉、金隆機械、金模網、拓斯達、深圳橙子、中科院等龍頭企業共同發起組建訂單,涵蓋了機器人、精密裝配、電子、IT、金融、五金、教育、互聯網等企業主導的智能裝備制造產業范疇。聯盟組建成立后,有望成為東莞智能裝備產業涵蓋范圍最廣的社團。
聯合分工協同發展
東莞普洛匯森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宗保認為,雖然已有相關的協會成立,但東莞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的范圍很廣,還有不少行業沒有找到“家”,因此東莞市智能裝備產業聯盟的成立將成為一個大“家”,可包容智能裝備制造業里面的各個訂單分支。此外,聯盟成立后,對疏通產業鏈上下游協作,提升東莞地區智能裝備制造產業整體實力也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中科院參會代表建議,聯盟組建可邀請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工信部裝備司、國家標準委員會等行業資深專家作為顧問。因為他們提供的產業政策資訊及標準制定等都與企業息息相關,只有上下左右橫縱聯合,調動一切資源,才能使聯盟對產業起到更大的推動作用。
金模網CEO羅百輝認為,聯盟成立后,應在互訂單聯網金融P2P眾籌、人才教育培訓、工業設計對接、共性技術研發、行業聯盟標準、產業上下游協同創新、聯盟品牌建設等方面多做工作,為企業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屆時可通過聯盟的引導和協調,推進產業間的協作,使企業共享技術創新成果,提升裝備制造業的整體競爭優勢。
金隆機械&上海商洋貿易公司總經理劉鵬則希望,聯盟能推進會員之間的交流合作,互相學習提升。他說:“像很多大型的龍頭企業,業內很多人士都想去訂單參觀一下他們的公司,看看人家是如何做大做強的。加入聯盟后,能在各個分支里面找到“家”,能增進與同行和上下游的交流合作。
此外,廣東新基地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偉奇也高度重視聯盟的籌建,并指派專人跟進聯盟籌建等工作。他說:東莞市智能裝備產業聯盟將以新基地產業園為支撐平臺,并積極推動與企業的產學研合作,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誠摯希望園區成立“智能裝備產業聯盟”能夠將各方資源積極響應倡議,攜手聯盟,訂單通過真誠合作,秉承“公平、合作、共享、共贏”的理念,共同推動園區智能裝備產業發展鐵樹開花。
創新平臺搭建橋梁
智能裝備聯盟是國家鼓勵“一業多會”“充分競爭”的政策下,由民營企業自發組織的新型社團,若想讓東莞市智能裝備產業聯盟發揮最大作用,需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依托協會,組建大裝備智造產業聯盟。
東莞要加快發展智能裝備制造業,就必須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由低訂單成本競爭優勢向質量效益競爭優勢轉變;由資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制造向綠色制造轉變;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為此,依托各專業協會組建一個以智能裝備制造業各主導行業的龍頭和高新技術企業為主體的裝備智造產業大聯盟,對推動東莞智能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以專業科研、金融、媒體等機構為支撐,推動產學研銀媒緊密結合。
聯盟需邀請例如中科院、華南理工、東莞理工等高校的專業研究訂單機構共同參與,推動產學研用對接;還需有強勢的金融機構對接,提供專業的金融服務;可以邀請中國裝備制造業的權威專業媒體—中國工業報及裝備制造雜志等媒體參與,共同推廣東莞智能裝備制造業的品牌形象等,從而圍繞在政府指導下,以高端智能裝備制造業為主體,以專業科研、金融為支撐形成一個創新型行業協會聯盟。
第三,搭建政府與產業、企業溝通的橋梁。
首先,宣傳各級政府的有關政策,協助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工作,在訂單政府與企業、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發揮橋梁與紐帶作用。第二、向政府提出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建議,及時反映會員的愿望和要求。第三,為企業技術創新提高咨詢服務,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交流、協作、培訓、舉辦展覽會、交易會等活動。第四,促進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推廣應用,組織經驗交流、技術觀摩、現場示范等推廣活動。第五、開展技術創新學術研討,建立技術創新網絡和專家咨詢,推動和開展技術創新的國際交訂單流與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