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醫療這個政策高度相關的行業,每一波醫改的推進都牽動著資本的流向。據清科數據發布的6月中國并購市場統計,生物技術/醫療健康類的并購案例數量位列第一。然而,在達晨創投醫療投資部總經理湯國平看來,越是大家瘋狂砸錢的時候,越是要謹慎對待,眼下炙手可熱的民營醫院投資已經出現泡沫,如何從中發掘值得投資的項目,讓他頗為猶豫。
記者梳理民營醫院發展思路發現,要么沉淀到基層,連鎖化經營,要么發揮專科訂單優勢,服務高凈值人群。湯國平對南都記者表示,競爭門檻以及規模是他的關注點,對于公立醫院“看不上”的細分領域如康復和精神科,民營醫院有機會突破。
民營醫院資本冷熱不均
在醫療健康領域里,穩居投資最活躍的前兩位一直是已經完全市場化、企業化運作的醫藥和醫療器械,相比之下,處于國家衛生管理體制下的醫療機構,可供投資的案例數量遠遠比前兩類少。不過,任何事如同一個硬幣的兩面,深圳融創投訂單資執行合伙人趙俊峰認為,正因為醫療體制改革滯后,醫療行業呈現一片廣闊的藍海,一旦政府管制逐步放開,潛藏的巨大市場空間將爆發出來。
公開資料顯示,近年來民營醫院每年以17%左右的速度增長,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國民營醫院數量占全國總醫院數量近一半。與此同時,也吸引了眾多資本紛紛參與。今年1月,高端婦產醫院安琪兒獲得紅杉資本B輪注資,金額高達數億元人民幣。而另一家PE大佬鼎暉創投涉獵范圍甚訂單廣,除了安琪兒婦產醫院,還相繼投資了新世紀兒童醫院、伊美爾整形美容醫院、康寧精神醫院等多家連鎖專科醫院。此外,民營醫院的并購潮也一浪接一浪,復星醫藥、康美藥業多家重磅姚企都先后參與其中。
各路資本前赴后繼,讓民營醫院的身價水漲船高,然而,這又反過來讓資本卻步。南都記者了解到,不少涉及民營醫院的投資、并購案例,交易標的都存在估值爭議。湯國平對南都記者坦言,“大家都盯著民營醫院這塊蛋糕,都訂單把錢往里面砸,行業已經出現非常大的泡沫,甚至比當年互聯網泡沫還厲害。”一方面民營醫院老板在大好行情下不愿降價,另一方面估值太高又讓風投猶豫,考慮到日后退出市場獲利空間不大,甚至可能會虧本,他表示,現在他選擇項目時相當謹慎。
廣州愛爾眼科醫院CEO高平則認為,如果橫向跟發達國家比較,中國民營醫院的估值其實不算高,從長遠來看,隨著市場的開放,民營醫院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只是在現有的體制環訂單境下,民營醫院普遍投資回報較慢,于是顯得估值過高。
讓資本猶豫的還有民營醫院在實際運營中的種種“尷尬”。趙俊峰向南都記者分析,都說民營醫院沐浴在政策春風里,但如果沒有相關的配套細則跟上,還是難以化作及時雨滋潤到民營醫院。比如在選擇項目時,他們更多考察的是專科醫院以及合作醫院,而政策配套還沒完全解決的外資、港資、臺資醫院,很少納入考慮范圍;在融資環境方面,他們關心的是,民營醫院能否進行融訂單資性貸款,能否通過把土地作為商業用地質押、取得信貸支持等等。“現在地方鼓勵新醫院采用BT或者BOT模式(政府特許私人機構籌建和經營),但對民營資本要求量非常大,尤其全科醫院,投資長回報小,融資上得有相應的配套,才能產生吸引力。”
社區連鎖贊彈不一
民營醫療機構仍然面對著諸多“天花板”,如何“輕裝上陣”摸出一條與公立醫院錯位競爭的路子,業內眾說紛紜。在北京固生堂創始人涂訂單志亮看來,醫療的投資和創新需要從醫改里尋找契合點。
今年醫改重點任務備受關注的一點是限制公立醫院規模,歸根到底,是要改變三甲醫院大部分資源服務于常見病的低效模式,讓其專注于復雜疾病的治療和研究,相應地把初級醫療、基本醫療需求逐漸分流到基層,建立分級診療體系。涂志亮向南都記者分析,社區醫療機構毛利較低,要有足夠多的數量及較高的管理效率才行,從這點上看,適合由社會資本進入。
這訂單也許能從國外的醫療體系發展中得到借鑒。在過去的20年里,美國的綜合性公立醫院從7000多家減少到5000家左右,大部分資本投向民營的社區性連鎖機構,比如日間手術連鎖,把越來越多的手術從醫院內部轉到門診,節約醫院資源;比如醫生工作室的連鎖平臺,日常病都在工作室診治,疑難雜癥、大型手術才由醫生帶回自己所在的作為醫學中心的大型醫院。
涂志亮判斷,這種趨勢會在國內逐漸形成。而固生堂也正往社區模訂單式探索,把幾家原有的醫保定點機構收購過來作為自己的連鎖門店,并請來三甲公立醫院臨近退休或已經退休的名老中醫坐鎮門診。他還告訴南都記者,固生堂不會只局限在中醫,未來對儀器設備、檢查檢驗依賴程度較低的診療科目,比如高血壓、慢性病管理等,都是他們的介入對象。“現在社區醫療的挑戰是沒有好醫生,我們寄望通過多點執業的推行,讓三甲醫院醫生走到社區;多點執業的醫生在接診后把需要進一步檢查和治療的患者又帶回到公立訂單醫院,真正把社區醫療體系搭建起來。”涂志亮說。
對此,趙俊峰認為,社區醫院進入門檻不高,適合初涉民營醫療的企業參與,如今民營社區連鎖大多從人們比較好接受的中醫調養、保健等領域切入,再逐步過渡到醫療市場,是一條可行的路徑;如果醫生資源能流動起來,由各個區域的門診接收患者,然后“因病施醫”,形成市場化的醫患供求關系,那么這種社區連鎖模式還是十分有前景的。
但湯國平有不同看法。他指出訂單,一方面社區醫院屬于微利行業,社區衛生服務做得越好病人發病越低,民營資本進入的動力不是很大,除非有先發優勢,在全國已經占領一定的規模,否則不容易做起來;另一方面,國家正在推行“醫聯體”,由一個區域內的三甲醫院與二級醫院、社區醫院等組成醫療聯合體,或者單個科室之間組成聯合體,解決資源不均衡的問題,這無疑讓想做社區轉診的民營醫院受到沖擊,從實際情況來看,能和公立醫院組成醫聯體的民營醫院寥寥無幾。
“與其做綜合性的社區連鎖,不如嘗試從單個有潛力的細分領域切入。”湯國平告訴南都記者,達晨創投正準備投一家做產后修復的社區連鎖醫院,分析其前景,隨著女性對于自身形象的重視,產后恢復具有較大的市場空間;對于新媽媽們來說,孩子在1歲之前需要經常打疫苗,帶孩子去社區醫院的同時,容易被同在社區的產后修復服務所吸引;價格上會走大眾消費,未來或許還可以納入醫保支付。
不過,這家社區產后修復機訂單構尚未開業,能否做成如設想中規模現在還難下定論。湯國平說,事實上,這類社區連鎖的切入口不好找,既要貼近社區需求,也要企業結合自身的優勢。
專科細分拿捏寶典
相比仍屬于探索階段的社區方向,風險投資界大多認可民營醫院走高端路線。在湯國平看來,在三甲醫院和公立社區醫院面向的是醫保支付的病人,而不愿排長隊的高端人群,會選擇以服務取勝的民營醫院,因此,瞄準對價格不敏感、對服務有要求的訂單自費病人是民營醫院的出路之一。像和睦家就是做高端基礎醫療的代表企業,目前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都設立了醫院及診所。南都記者了解到,高端醫療一般在具有一定規模之后,會從初級醫療逐步向更廣泛專業化的方向發展,覆蓋高端人士聚集的大城市。
但能把高端醫療做起來的民營醫院畢竟是少數,高平告訴南都記者,高端可不是蓋豪華大樓、買先進設備、高收費那么簡單,而是要有一套高端的理念和服務,對于大部分并非出訂單身高端階層的民營醫院老板來說,他們未必有能力拿捏準。另外,分析國內的高端人群,除了少數私營企業主以外,領導干部、知識精英占了大部分,他們更多還是享受公費醫療,公立醫院也可以給他們提供高端服務。
對此,NEA全球合伙人蔣曉冬向南都記者分析,走不走高端要看民營醫院自身的基因和定位,現在很多專科醫院的技術門檻并不高,更多依賴于服務。以婦產科為例,其運營成本不低,如果參照公立醫院的標準來收訂單費,很難提供差異化服務,這就促使它們走收費更高的服務模式;而如果不在服務上追求差異化,也可以走中低端路線,定位排不上公立醫院的外來務工人員,以比較便宜的價格吸它們。
在這點上,愛爾眼科的經驗是根據不同地域的特點在定位上有所區隔。目前,愛爾眼科有50多家連鎖醫院,其中北、上、廣集中了比較多的優秀醫生,技術、價格跟三甲醫院幾乎同步,除了服務場景之外沒體現出多少差異;但在二、三線城市則走完全訂單平民化路線,收費比當地公立醫院要低,容易憑借專科特色脫穎而出。高平對南都記者說:“每一家愛爾眼科在當地可能都不是最大、最強的,但我們勝在鋪點廣,未來幾年會覆蓋國內60%的城市,相比之下,公立醫院不可能每個地方都開,更不會深入到基層。”蔣曉冬也認同,民營專科的發展不在于把一家醫院做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