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通過移動互聯網,縱向:手機掃碼-建立關系-適時推送喚醒-名片掃描注冊-基于地理位置的需求匹配-成交。橫向:人(移動設備)-圈子(朋友圈,同事圈,行業圈)分享-擴散發酵-形成網絡效應。一切來的真實,自然。需要特別說明的是,B2B的交易傳播特別依賴于口碑和人脈,因為試錯成本很高。
B2B的營銷相對于B2C來說,更容易聚焦和定位。線下基本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產業集群,比如電子-深圳華強北,玩具-汕頭澄海,照明-中山古鎮…,各種大大小小規模的展會。線上有各種行業性門戶,專業論壇,QQ群。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導流和轉化變得水到渠成,唾手可得。PC時代的B2B電商營銷模式是反人性的丶低效的,比如我們在展會或戶外看到一個電商的廣告,基本上回到家或到公司我們就會忘掉,經過一段時間,相同的廣告重復刺激我們又會喚起,通過搜索,鍵入,我們終于打開了首頁,但接下來又面臨冗長的注冊過程,郵箱丶賬號丶聯系人丶公司…。根據漏斗模型,每多一個找訂單環節,用戶的丟失率會直線下降,尤其是你的環節是離散的,非自然承接的,毫不夸張的說九牛只能得到一毛。
最近2年我通過對傳統企業的接觸,發現有很多企業已經覺醒,已經開始嘗試再走這條路了。比如:玩具行業丶印刷行業丶供應鏈找訂單行業等相關行業,因為在任何一個行業,都存在二八原則,80%的長尾小企業個體戶丶分散在街頭巷尾的各個角落里。他們的需求簡單丶決策因素單一丶老板親自拍板丶結算模式好,現款現付。在傳統經濟模式下,因為開拓維護這類客戶成本高,采購量少丶很少會有人會重視他們。但在互聯網經濟模式下,借助互聯網技術和運營服務,可以用幾十號人,把數以百萬的用戶聚到線上,并使整個買賣過程輕易的在線上完成,創造新的收入模式,成功的開辟出一個藍海市場。
2014年對電商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B2C各種土豪新貴如京東丶聚美優品丶阿里紛紛搶著今年上市,O2O的金字招牌看的線下商商家眼花繚亂,B2B該怎么辦?
這是一張典型的B2B交易行為圖。可以看到,B2B的交易過程相當復雜,每一個節點都會受非常多的因素影響。互聯網的興起,使得信息的獲取,從有限選擇變為無限可能,從困難重重變得簡單透明。但商業組織間的生意買賣,依然依賴線下的流程丶資源去支撐,在線完成整個B2B交易過程幾乎是不可能。從另一個層面來講,我們的生活也需要商業諜戰片中的推杯換盞丶快意情仇。
現有的B2B電商平臺(找訂單包括阿里巴巴丶慧聰等)本質上是個信息營銷平臺,也就是互聯網經紀人,非常低效。靠著中國的互聯網的野蠻生長期,儲蓄了大量廉價小商家流量,構筑了一種賣流量的生意模式。那么B2B電商該怎么做?一句話類B2C模式,將商業模式重定位,將客戶長尾化,將服務或產品標準化。簡而言之,就是你的業務要能互聯網化。互聯網化的業務是什么樣子的?就是你花50塊錢在淘寶買一條加大碼的內褲那么簡單,假如有土豪要你定制一條鉆石版的內褲,對不起不是我的用戶,此類業務不做,大單不做,定制不做。
這個模式甚至可以引申到B2C的電商的技術服務商,如商派,正是靠廉價的saas化店鋪及后端管理產品,服務了大量的淘寶中小賣家,有別于傳統的昂貴的軟件服務商,得找訂單以確立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在移動和社交紅利大潮下,傳統B2B行業猶如一座座沉睡的金礦,企業只要格式化掉復雜,固化,封閉的windows思維,裝上簡潔,輕盈,連接開放的的安卓思維,將有機會掘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第一桶找訂單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