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訂單找產品就上88訂單網
  • 訂單
  • 產品
  • 公司
  • 資訊
  •  
  •  
資訊分類: 化工涂料 建材家裝 五金模具 電工電子 服裝鞋帽 照明儀表安防 醫療器械 電子商務 食品農業 數碼家電 冶金礦產 橡膠塑料 農林牧漁 商業貿易 商務服務
您當前位置:88訂單網首頁 > 資訊 > 醫療器械

可穿戴醫療“蛋糕”誘人 資本蜂擁進入

2014-8-11 10:31:46  來源:中國醫療器械信息網  字體大小:

        世界知名醫療咨詢機構IMS預計,到2050年時,全球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超過60歲,高血壓、晚發性糖尿病、心臟病等需要監控的慢性疾病將成為可穿戴設備需求增長的動力。

        寶萊特董事長燕金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做可穿戴醫療設備的公司主要有兩類:一種是創新型公司,他們通常把概念炒得很大,吸引風投融資,但大部分最后做不下去;另一種是傳統企業,主要關注可穿戴設備的產業化和方向性決策,考慮能不能賺錢。于是,前者往往選擇一些娛樂級的醫療設備,后者則選擇專業級的醫療設備。

        在國泰君安研究員李秋實看來,可穿戴設備將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為醫療器械行業帶來一場革命。比如,可以通過智能手表,自動輸入人體健康狀態和運動狀態,人們的生活、工作、娛樂體驗將由此迎來革命性的變化。其產品不僅可以隨時隨地監測人體的健康指標,還可以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

        國內最先接觸的可穿戴設備,或是蘋果公司在2006年推出的帶有Nike+功能的iPod。記者留意到,Nike+其實只是一個簡單的軟件應用,利用iPod自帶的重力感應裝置,開發出跑步計數功能,同GPS定位、遠程咨詢等計數結合起來,為跑步或者散步者提供距離、熱量消耗等功能,這正是可穿戴設備在健康領域的應用之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可穿戴技術在醫療保健領域的運用,主要有電子傳感器紋身、智能健身手環、智能隱形眼鏡、可穿戴止痛貼、智能手表和智能襪等。

        ABI公司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大約有3000萬的無線可穿戴式健康傳感器應用在醫療電子領域,這個數字比2011年增長了37%。同時,2012年中國可穿戴便攜移動醫療設備市場銷售規模達到4.2億元,預計到2015年這一市場規模將超過10億元,到2017年,中國可穿戴便攜移動醫療設備市場銷售規模將接近50億元。

        據記者了解,目前可穿戴設備主要應用于娛樂、醫療保健和保險三大領域,以健康基礎指標跟蹤類可穿戴設備的時尚元素開始活躍起來,越來越多的廠商和時尚公司在外觀和舒適度上角力。而可穿戴醫療設備的崛起,對傳統的醫療行業和醫療器械行業帶來了巨大沖擊。

        如果在兩、三年前提到可穿戴設備或是可穿戴醫療設備,可能聽說過的人少之甚少,但如今,這些設備正在走近普通人的生活,并迅速刮起熱浪。

        在今年6月召開的蘋果公司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最新發布的iOS8系統一個重大提升點,就是健康應用的加入。蘋果在iOS8中內置HealthKit健康管理應用,支持健康醫療產業的第三方可穿戴醫療設備,并將數據與醫療機構打通,成為健康管理平臺。。

        與此同時,各路資本聞風而來。今年3月,三大IT界巨頭Intel、Google和Facebook同時宣布在可穿戴設備領域投資加碼。在國內,小米、婚戀網站世紀佳緣[微博]等都開始涉足這一領域。

        事實上,可穿戴醫療設備最大潛力不在于硬件,而是通過硬件來收集醫療大數據,并借此創新盈利模式。

        .

        明年市場規模超10億

        在許多資本眼里,可穿戴醫療設備已經變成了一個誘人的蛋糕。

        Nike借此推出了第一款帶有可穿戴功能的跑鞋AirZoomMoire,進一步收集步幅、力度等數據,向鍛煉者繪制出其鍛煉效果的全景圖。

        斯蒂夫·喬布斯生前曾這樣評價Nike+:“我們和Nike的合作將運動和音樂的結合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這樣,你就擁有了一個私人教練或者是跑友,激勵你邁開每一步。

        2010年,Google陸續為其智能眼鏡申請專利,行業先驅Nike也一路高歌猛進,在2010年開發出Nike+Running,并與Twitter和Facebook綁定,將跑步運動作為社交運動,在中國,則是與新浪微博、微信合作。

        與此同時,不少國內廠家也蠢蠢欲動。記者在網上搜索“可穿戴醫療”發現,各種手環、腕表應有盡有,不少原來做移動互聯網的廠家和一些有意向的手機廠家皆有涉足。就在最近,小米手機推出不足百元的可以監控呼吸和睡眠的手環,騰訊發布微信健康手環。

        嘗試跨界合作模式

        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可穿戴醫療設備給人們描述了超乎想象的科技藍圖,比如監測大腦數據追蹤情感、健康數據等。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目前已有超過十幾款的可穿戴醫療設備問世,如智能體溫計、智能手環、智能血氧儀等。記者還了解到,華為、小米已成立專門事業部準備發力可穿戴醫療領域。

        與此同時,APP軟件也成為搭載硬件活躍用戶群體的重要平臺。今年,擁有數千萬活躍用戶的大姨嗎公司,先后與睿仁、PICOOC聯合推出智能體溫計和智能體重秤。用戶使用智能產品后可迅速獲得包括脂肪含量、水分含量、肌肉量等近10種身體健康指標,同時在數據分析引擎的支持下,可以收到分析報告和健康建議。

        此前,大姨嗎CEO柴可公開表示,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和想象空間巨大,在健康醫療領域里,大姨嗎依靠自有APP的大數據平臺,擴充醫療領域,通過與醫院、保險等其他行業的跨界商業合作,推出更為專業的醫療增值服務。

        “如果在產品定位時認為時尚性最重要,就要選擇手環這樣的快消品,外觀吸引人,更換樣式的周期很短。”燕金元如是分析說。如果要做專業、技術門檻高的醫療產品,就需要經過漫長的研發、資質認證,但這類產品往往精準度更高,醫療效果更好。

        目前,健康保險商也在采取行動與可穿戴技術公司、醫療保健領域內的初創公司以及其他一些公司展開合作,為客戶提供獎勵,讓客戶將應用和設備與他們的保險方案關聯起來。據記者了解,在美國,已經有一些健康保險公司嘗試將可穿戴醫療設備免費提供給用戶使用,作為代價,用戶必須同意將設備采集的數據提供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付費購買這些數據,通過這些數據,他們可以分析用戶的生活習慣,作為調整相關保費的依據。

        在國內,也有一些企業蠢蠢欲動。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常務副理事長李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健康大數據是移動互聯時代最具顛覆意義的新產業,也將重新定義醫療產業。在歐洲,有保險公司購買手環這樣的可穿戴設備送給客戶,長期、實時監控客戶的健康狀況,以減少客戶吃藥、進醫院、做手術的幾率,從而降低公司賠付的成本。

        記者留意到,APP平臺“樂動力”就與大都會人壽合作,用戶可以用通過運動獲得的樂動力積分來換取相應的保險產品。燕金元也表示,未來將與保險公司合作。

        事實上,通過硬件來收集醫療大數據,并借此創新盈利模式,也代表了可穿戴醫療設備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

        ABI公司預計,到2017年,用于遠程病人監控以及在線專業醫療的應用,將占到可穿戴無線設備市場的20%。有分析認為,如果擴展到整個健康領域,健身和醫療可穿戴設備將占可穿戴設備市場的60%。

        發展前景雖然美好,但最終還是要靠資本和技術來推動。

        在燕金元看來,可穿戴醫療是一個要長期投入的產業。在大數據、粉絲經濟等新概念下,外觀炫酷的可穿戴設備,的確能夠在短時間內吸引一部分消費者購買,但是沖動消費無法產生持續的購買力,已經購買的用戶也不會持續、長期佩戴。

        歐姆龍產品經理陸岳靖也向記者表示,根據現在的技術能力范圍,短期內不可能出現一款集所有功能于一體的可穿戴設備,未來可穿戴醫療設備必然要在細分領域深耕。

        記者留意到,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可穿戴醫療設備,雖然實現了部分健康數據的采集,比如心率、運動量、睡眠時間等,但在數據的系統管理和潛在價值挖掘上做得還不夠。一位行業觀察人士表示,現在智能手環的原理大同小異:通過內置加速度計計算使用者的步數、一天的活動水平,將數據發布到手機APP上。要想實現差異化,首先得在硬件上下功夫,把硬件做得舒適、續航時間長,再在便攜性和外觀上尋找突破口;第二是加入能測量更多生理指標的傳感器,這是沒有硬件開發經驗的互聯網公司的硬傷;第三是對后端數據的整合運用,把采集的數據進行再利用。“更多用戶是希望有一款應用能對自己的行

責任編輯:88訂單網
88訂單網特別聲明:
1、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88訂單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本文為88訂單網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關于

相關文章
關于88訂單網 | 新手指南 | 誠征英才 | 網站地圖 | 服務條款 | 付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快遞查詢 | 代理招募
客服:0769-82989878 客服傳真:0769-81181218 電子郵箱:admin#88order.com 訂單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英文網址:m.jsjsjsj.cn 版權所有 88訂單網備案/許可證:粵ICP備14027189號-4 Copyright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