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TI憑借豐富的電機產品及先進工藝力拓各大應用領域,無所不在的TI電機驅動器正在不斷改善人們的生活。
過熱保護(熱關斷):熱關斷設計板子的溫度、馬達溫度、IC溫度等,因此會有很多熱敏電阻進行監控,以確保正常工作。“TI在部分產品會增加預判,一般預判溫度會比熱關斷閥值低大概20—30度左右的保險溫度。”
而談及算法,信本偉表示,大多數步進電機存在過零失真及電感放電失真等問題,而TI集成的電機驅動,將MCU集成到電機內部,所有的運動性能皆受控制,因此會非常平滑均勻,且整個控制接口會非常簡單。目前TI的DRV10系列在市場上應用非常廣泛。“最新一代的24V三相位無傳感器BLDC電機驅動器DRV10983已經投入量產。”
信本偉指出,TI有兩個較牛的先進工藝,一是更低的RDSON,TI可以將IC內阻做到100毫歐以下,另一個則是PowerPad。“它的底部有個散熱片,直接貼在PCB上面,靠背面的地,就是背面的銅箔做散熱,這樣可以節省客戶散熱片的功能。”
舞臺上的炫彩燈光,旋轉攝像頭,取款后自動打印憑條的ATM機。..抽絲剝繭般看去,眾多形形色色隨手可觸的機器背后,電機驅動器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龐大的應用市場吸引廠商駐足流連。日前,TI中國區市場開發高性能模擬產品業務拓展經理信本偉在活動上談到,“TI的大多數產品廣泛應用于硬盤、光驅、噴墨打印機、汽車、工業等方面,2010年我們將所有做馬達的部分全部放在一起,成立了電機驅動事業部,全力進軍大眾市場。”
信本偉表示,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市場對電機驅動亦提出了新的要求——安全性、能效、智能算法,而TI憑借豐富的產品線及近20年成功經驗,積極應對挑戰,滿足市場需求。
集成之路有藍海TI打造高安全性解決方案
信本偉表示,“在做馬達驅動的時候TI也有諸多考量,究竟是做市場上這種分開的還是做集成的,最后大家統一了一個思想,就是我們要做高度整合的解決方案,將驅動器、MOS管、保護電路、控制開關、算法全部集中在一起。”
而這樣做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1、有效減小PCB尺寸,縮減BOM;2、高集成度能有效提升可靠性、安全性;3、無需分立方案設計。
“對于電機而言,尤其是用于工業或汽車領域的電機產品,對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因此我們在整個設計里,基本上能在市面上看到的保護電路我們全部都集成了。盡管增加了部分成本,但產品安全性也會非常高。拿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卷發棒來說,曾經有客戶不做擊穿保護,結果擊穿后馬達死鎖,盡管電流不會傳到手上,但頭發卻卷在上面拿不下了。”信本偉如是說。
過電流保護:信本偉指出,很多人認為做一個線圈之間的保護,電源便短路了,但實際上仍有電流,而TI對地、電源及線圈之間的短路等情況都設有過流保護。此外,TI還設有單管保護。“每個功率管實際都需要單獨保護。大多數離散器件的整個保護電路就只管總的一級,當你一個MOSFET燒掉以后再連著燒第二個MOSFET之后,發現電流有變化才會去做保護,但那時已經晚了。我們在每一個門級電路上,每一個功率管上都會加所謂限流限壓的保護,這是很重要的。”
短路保護:以TIDRV88xx而言,當正常電流發生短路時,在400納秒會恢復到9A的回路電流,隨后在3微秒左右做出實時反應,避免器件燒毀。“如果超過了50微秒,保護便失去了意義,因此關斷必須在10-15微秒之內。”
欠壓閉鎖:晶片會自行持續監測供電電壓值,當電壓過低時輸出端被設置成高阻抗狀態,確保H橋接正常運作狀態,否則會導致短路燒毀。
擊穿保護:同一個半橋的上低側絕不允許同時打開,為了避免此現象的發生,高側關斷和低側導通之間人為的增加一段延時(停滯時間)。停滯時間越長H橋接的運作越安全,但同時線性度和效率也越差。“現在國家非常關注能效比,而交流電機的線性度非常差,且效率低于10%,未來直流電機將成趨勢。”
信本偉強調,與離散元器件相比,集成IC的另一大優勢是抗干擾能力強。眾所周知,每個離散元器件的精度不一樣,在大規模生產、元器件采購的時候誤差率會導致較高的漂移率,而集成IC的一致性會更好。
先進工藝兼算法,TI造就差異化優勢
信本偉進一步強調,選擇三相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源于TI的三相直流電機180°驅動技術。眾所周知,三相最基本的是一相120度,存在穩定性差、噪聲較大等問題,而180°驅動技術會有重疊區,轉起來十分平穩,協調起來十分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