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雙雄”挺價
8月PP期價先抑后揚,呈現高位區間振蕩走勢,此前預計的新增產能投產帶來的下跌效應并沒有如期顯現。8月同為通用樹脂的LLDPE下跌了5.21%,而PP跌幅僅為1.23%。由于8月PP裝置檢修產能超過新增產能投放量,中石化[微博]等企業頻繁挺價,使得PP抗跌回升。
展望9月,新增產能帶來的產出增量和旺季需求的季節性增量相抵,供應相對平衡,PP價格還將延續區間振蕩走勢。
原材料價格下跌
傳統丙烯來源于石油,8月石油價格的下滑帶動丙烯價格走弱。8月國際原油價格跌幅超過7%,而從8月15日開始,進口丙烯價格逐步走低。截至9月3日,丙烯CFR中國下跌至1380美元/噸,7月底一度高達1480美元/噸。
隨著以煤為原料合成甲醇后再通過甲醇制取乙烯、丙烯等烯烴技術發展,焦炭和甲醇成為影響丙烯價格的主要因素。而8月甲醇跌幅超過4%,焦炭價格也沒有企穩,只有焦煤價格小幅反彈,因此丙烯價格跌勢尚未止步。
裝置檢修抵消部分新增產能投產壓力
8月上半月,現貨市場PP持續下跌,8月中旬之后PP價格止跌反彈。筆者認為有兩個因素扶持PP企穩反彈。
首先,8月開始PP裝置檢修逐漸增多,其中神華和大唐本輪檢修損失的產量約6.5萬噸,寧夏石化損失的產能約9500噸,遼通化工、延長煉廠的老裝置目前也處于停車狀態,開工時間不確定。另外,市場傳言延長中煤9月也有檢修計劃,其DCC裝置已于8月18日停車檢修,計劃檢修一個月。
其次,新增產能投產初期問題頗多,經常達不到預期的產量。7月和8月延長中煤60萬噸/年、中煤榆林30萬噸/年的PP新產能已經按計劃投產,9月石家莊煉化、寧夏寶豐和茂名石化三套新建聚丙烯裝置計劃投產,總共年產能70萬噸。
8月中下旬,石化企業“挺價動作”非常明顯,就華中地區而言,石化華中、中油華北頻繁調價,僅僅8月18日至8月26日,短短一周多時間,聚丙烯就調價5次不止。數據顯示,中石化、中石油聚丙烯產能大約占總產的52%,因此“石化雙雄”挺價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市場一半以上的貨源價格高企,其他民營企業貨源紛紛跟隨。
進口PP價格堅挺
中國PP對外依存度在30%左右浮動,因此進口PP與國產PP價格上有很強的聯動性。中國進口聚丙烯主要來自韓國、沙特、印度、阿聯酋、新加坡、日本、美國等地,數據顯示,7月1500—1800美元/噸的貨源進口量占比73%,折合人民幣為9792—11751元/噸。
9月為傳統旺季,一般從8月底前后,塑編等下游需求陸續會好轉。不過,中國房地產市場繼續保持低迷,盡管8月全國主要城市放松限購,但是庫存消耗還需兩三個月,因此地產開工和施工在9月難有明顯回升,水泥消耗也不會有很明顯的增長,對“金九”旺季需求不能希望過高。
總之,盡管8月原材料價格下跌,7—8月新增產能投產,但8月PP并沒有出現如預期下跌,主要原因在于現有產能檢修,以及新產能投產初期沒有完成預期的計劃產出,因而PP在8月的供應量并沒有大幅增長。加之進口PP價格堅挺以及“石化雙雄”挺價,PP跌勢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