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目前移動醫療提供的80%屬于健康服務,而在我國,健康的概念剛剛興起,很多人將健康建議等同于診斷,盲目相信移動醫療給出的健康建議。
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互聯網在醫藥行業的滲透,移動醫療無疑成為了大熱門話題,可穿戴醫療設備的發展也已是大勢所趨,但是這畢竟是新的產業,它的發展還需政策引導和支持。
當今社會,無論在國內還是海外的資本市場,移動醫療、可穿戴醫療設備已經成為醫藥行業的大熱門話題,移動醫療、可穿戴概念首先撬動的是基層醫療、計生系統醫療設備市場,眾多人士都期盼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能在移動醫療的發展下得到緩解。但是實際情況是普羅大眾使用的移動醫療設備則少之又少,產業化尚待時日,而且移動醫療在發展過程中還面臨許多阻礙。
目前,移動醫療在我國發展方興未艾,但卻缺乏國家監管和相關法律規范。我國雖然有《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醫師、中醫師個體開業暫行管理辦法》等法規規范醫療行為,但對于網上診斷的主體資格及其診斷途徑卻難以明確界定。我國法律規定,醫生只能在醫院內行醫,外出行醫必須經過醫院批準。醫生通過移動醫療APP對病人進行診斷,是否涉嫌院外行醫難以判定。
從消費維權角度上來看,網絡問診也存在著患者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護的風險。一方面,患者到醫院就醫,醫患雙方形成法律意義上的合同關系。而患者按照手機看病軟件上搜出的處方服藥,一旦出現了用藥問題,患者將無法維權。另一方面,通過醫療APP診斷,一旦發生醫療事故和糾紛,往往因為證據不全或者缺失,難以解決。
移動醫療已成為我國重點扶持領域之一,它的市場前景不必懷疑,而目前行業需要的是國家相關部門的引導,當然企業自身也需要整合移動大數據,爭取早日跨過行業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