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危及產業發展
氟化工產業對于民眾是陌生的,民眾對于氟的印象僅限于空調和電冰箱的制冷劑,由于其對臭氧層有損害,目前已經被替代了。
然而,氟化工產業卻有著“黃金產業”的美稱,隨著我國電子、家電、新能源汽車、醫藥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市場對一些精細、高端的無機氟化物產品的需求在快速增加,氟化工業已成為我國化工產業發展最為迅速、最具技術前景與發展優勢的子行業之一。但是,氟化工產業正在面臨著鋼鐵、光伏和稀土產業一樣的困境,面臨著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且無序競爭、高端產品創新能力不足的矛盾,產業和產品結構失衡,以量取勝的發展模式走到了盡頭。在螢石資源就要枯竭之際,氟化工產業如何突圍是所有企業必須要考慮的。
經過幾年的發展,頭頂“黃金產業”、新興產業光環的氟化工,如今深陷“全國江山一片氟化工”的投資怪圈:產品價格“跳水”,企業利潤大降。
據悉,有專家認為氟化工產業大躍進式的投資,不但加劇了中低端產品的重復建設,加大了產業結構調整難度,而且螢石礦日漸枯竭成了氟化工產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資深氟化工分析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整體來看,氟化工整體行業的產能過剩目前是比較嚴重的,而且自2005年以來持續加重:2007年行業產能閑置率16.34%,僅僅只是略過剩;但是到了2012年產能閑置率上升至32.11%,產能過剩嚴重。
中國螢石專委會礦產部經理祝舟波表示,世界螢石資源日漸枯竭,需要調整發展戰略。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研究員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2013年全球螢石產量為660萬噸,較2012年下滑3.65%。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螢石生產國,2013年螢石產量為400萬噸,占全球螢石生產總量的60%。按照目前螢石可開采儲量和2013年產量進行測算,這意味著,在國內可開采儲量不增加的情況,按照2013年每年400萬噸的開采量計算,中國的螢石資源6年內就要枯竭。
螢石礦日漸枯竭,企業成本因此加大。宜章弘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告訴本報記者,受螢石礦資源影響,沒有礦產資源的企業成本上升,有一些已經倒閉或退出了市場。張媛認為,我國氟化工產業的發展情況并不樂觀,產業和產品結構不合理,處于產業鏈中低端,生產技術雷同,粗放式發展,投資過熱,產能過剩。實際上,我國氟化工產業只能將低附加值的含氟中間體賣給外國,再把國外生產的高附加值產品進口到國內,掌握不了主動權。
拓福(內蒙古)化工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國內企業把低附加值的氟中間體作為原料出口,國外大公司則獨享高端產品的高附加值和超額利潤。對此,國家應對氟化工產業的發展制定專門規劃,特許開放這一領域產業基金的設立,配比國家財政股權投資比例,重點向有礦產資源的企業投放,以夯實產業基礎。
精細縱深發展之路
“國內在電子級,光學級氟化工產業技術與國外相比,差距還是有的,缺乏關鍵技術突破。”宜章弘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林平平告訴本報記者,在取得技術突破前,最關鍵的還是降低企業成本,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比如氟化鋁產品,大多數企業用的是97%的高品位螢石粉,部分技術領先的企業能利用93%低品味螢石粉生產出同樣優質的產品,并且能將含有百分之十幾有效成分的廢液循環利用。此外,先進企業還引進含砷硫鐵礦石做硫酸的工藝,在保護環境的同時,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
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研究員向本報記者表示,從氟化工產業鏈來看,隨著產品加工深度的增加,產品附加值呈幾何級數增長。目前,國內用于含氟醫藥和農藥含氟芳香族中間體,用于電子材料的含氟液晶、三氟化氮,用于醫藥和樹脂的三氟化硼及相關絡合物等發展較快。但總體而言,國內精細氟化工產品的開發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還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以日本大金公司為例,該公司并不掌握螢石資源,杜邦和索爾維公司擁有的螢石資源也十分有限,但這些公司能在氟化工市場叱咤風云,其看家本領還是掌握了尖端技術,將普通的螢石轉化成尖端的含氟精細化學品,增值效應達到數百倍。
因此,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有實力的企業應該將注意力轉移到加強高端含氟聚合物、環境友好型制冷劑、含氟精細化學品的研發和產業化上,以高附加值真正成就氟化工這個“黃金產業”。
業內專家指出,市場前景好的無機氟化物不少,很多產品技術國內仍是空白,亟待發展,主要有以下產品:三氟化氮,至少還有10多年的市場前景;四氟化碳,在電子芯片工業用量大;六氟化硫,電子級產品還有一定市場;碳酰氟,是三氟化氮的代用品,未來前景大;六氟化鎢,高純產品市場好;五氟化碘,是含氟表面活性劑的配套產品,發展前景好;氟氣,現場配套的小型發生裝置有較大商業機會;高純氫氟酸,目前國內ppt級(皮克級)產品全部為進口;氟化石墨,用于潤滑劑、電池、核電等工業,市場前景好;精細氟化鹽,包括氟化鈦、氟化硼、氟化鋯、氟化稀土等,目前大部分需要進口。
上述研究員告訴本報記者:“應該說,我國的原料資源優勢和人工成本優勢以及積累的生產、研發基礎和生產能力,在為滿足國際市場需求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的同時,也為國內含氟精細化學品工業未來的更快發展奠定了基礎。”
該研究員認為,含氟精細化學品產業發展應傾向于專業化、系列化、差別化和特色化,走精細縱深發展之路。今后幾年,我國含氟精細化學品仍將得到較快發展,但隨著國內環保要求逐漸與國際接軌,預計含氟中間體的發展將基本持平或有所下降,而深度后續產品的開發、生產、應用將加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