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模式,病人和家屬的需求才是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的核心
2014年9月22日,國家衛計委、商務部下發《關于開展設立外資獨資醫院試點工作的通知》,允許境外投資者通過新設或并購的方式,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蘇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設立外資獨資醫院。
外資獨資放開,為國外醫療資本及醫療機構進入中國鋪平了道路。上海嘉會國際醫院(ShanghaiJiahuiInternationalHospital)位于上海市徐匯區,總投資30億元,是目前上海投資規模最大的中外合資醫院。
據上海嘉會國際醫院介紹,2014年9月下旬,醫院將開工建設,2017年初開始試運營。醫院將開設全科、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耳鼻喉科、口腔科、腫瘤科、急診醫學科、康復醫學科等多個科室,共設500張床位,第一期246張,致力于成為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綜合性醫療機構,以患者為中心,使患者在國內即可享受一體化、人性化、國際標準的綜合醫療服務。
2011年,嘉會醫院與美國聯盟醫療體系建立起戰略伙伴關系。美國聯盟醫療體系(PartnersHealthCareSystem,簡稱PHS)是由哈佛大學醫學院成立最早的兩大教學附屬醫院——布列根和婦女醫院以及麻省總醫院組建的一個綜合醫療體系,位于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
PHS是馬薩諸塞州最大的私人企業,系統內包括約6萬名醫護人員,13家醫院,掛牌床位4000多張。很多PHS系統的醫生都在哈佛大學醫學院任教。PHS還是美國最大的學術研究機構,研究基金總預算超過15億美元。
為按照國際標準建造醫院,PHS在上海嘉會國際醫院的戰略規劃、建筑設計、科室設置、就診流程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PHS的推動下,10月,上海嘉會國際醫院將與麻省總院腫瘤中心和輔助生殖中心簽訂戰略合作意向書,借助PHS的醫療資源和豐富的運營經驗,針對醫療流程、人員培訓、學術研究、遠程合作醫療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9月19日,財新記者專訪美國聯盟醫療體系國際部(PartnersHealthCareInternational,簡稱PHI)總裁與首席執行官、哈佛大學醫學院醫學教授GilbertH.Mudge博士,探究美國醫療機構在中國的戰略布局,以及與中國醫療機構合作的思考。
PHI的中國戰略
財新記者:PHI在北京、上海、深圳、烏魯木齊等地都有合作項目,PHI的中國戰略是如何布局的?
GilbertH.Mudge:在過去的幾年間,我們在其他城市雖然也有開展項目的可能,但我們在上海的項目是目前唯一有長期交流的項目。以前在烏魯木齊有過研究類的項目,在北京也和醫療機構在提高醫療質量方面有過合作,但上海嘉會國際醫院是現在唯一的和醫院合作的項目。
如果以五十年的維度來看,中國肯定會在未來成為醫療市場的領導者,無論是從人才,還是從教育和研究能力上來說。
如果美國聯盟醫療系統(PHS)要保持在國際上的領先地位,就必須和中國建立很好的機構合作關系。這個就是基本的戰略。
財新記者:PHI為什么選擇來到中國?您認為中國有哪些優勢可以幫助到PHI在全球的布局?
GilbertH.Mudge:首先,我們認為未來在共同研究的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間,科研合作本來就應該是無國界的。我們相信通過和其他不同的醫療機構的合作,自己也可以學到很多。我們希望可以通過國際合作,使本土的機構得到提升,使我們的醫生護士和整個醫療系統都能夠得到提升。
財新記者:您如何評價中國的醫療體系資源?
GilbertH.Mudge:我并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我也是在逐步的了解和學習中國的醫療系統。但毫無疑問,中國的醫生和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醫生相比都是毫不遜色的。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在PHI系統內,中國的醫生也在指導著PHI系統的一些工作。我不是出于禮貌才這么說。在此基礎上,中國的醫療系統中有一些結構是需要調整,有一些問題是需要慢慢解決的。我說的主要是現代西醫,我對傳統中醫并不了解,我相信中國是有能力解決這些結構上面的問題的,只是需要一些時間。
中國醫療系統復雜性
財新記者:PHI和中國醫療機構合作有哪些形式?獲得了哪些經驗?哪些是推動合作、項目進展的必要因素?
GilbertH.Mudge:現在最大的合作就是和上海嘉會國際醫院。三年半之前,PHI和嘉會的管理層開始對話,那個時候嘉會的管理層就表示了他們的決心是在上海建立一個和在波士頓的醫院的理念和管理一致的一個醫院。這是什么樣的模式呢?就是以病人為中心的模式,就是說病人和家屬他們的需求才是醫院提供醫療服務的核心。所以我們感覺嘉會的興趣和我們一致。在嘉會的醫療中,初級醫療(PrimaryCare)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們知道嘉會是非常重視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和安全的,這也是我們比較認可嘉會的地方。過去三年中,PHI花了很大精力幫助嘉會醫院規劃他們醫療上面的項目,尤其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引入多學科協調護理(Multidisciplinarycare)的模式,一個是醫療IT系統在整個護理和醫院運營中如何發揮作用。
財新記者:在與中國醫療機構的合作中獲得了哪些經驗?
GilbertH.Mudge: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們主要就是在和嘉會醫院合作。醫院才剛剛啟動,之后會有更多的合作。我意識到中國醫療系統很復雜,而一個復雜系統在演化變革的過程中當然需要不斷調整。
財新記者:您認為現階段還存在哪些障礙和顧慮?是否有政策方面的阻力?
GilbertH.Mudge:我來中國的路上,帶了一個文件夾,里邊是三年前我們和嘉會合作的一個計劃和目標。到現在來看我們的目標和戰略還是沒有改變,所以PHI和嘉會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是會共同承擔的。我們并未感到政策上的阻力。
建立病人中心制醫院
財新記者:上海嘉會醫院在科室設置、就診流程等方面得到了麻省總院及布列根和婦女醫院多位教授、醫生和護士的指導,PHI主要承擔哪些工作?上海嘉會醫院會和一般醫院有什么不同?設計亮點有哪些?
GilbertH.Mudge:嘉會是一所真正的國際醫院。在過去三年中它的每一步規劃都做得都非常謹慎,很多事項都是與麻省總院及布列根和婦女醫院多位教授、醫生和護士共同討論決定的。在中國的醫療系統不斷演化的過程中,我們借助了PHI醫療資源,謹慎的研究什么樣的模式是適合中國的最好的模式。我們的合作并不僅僅是品牌上,而是整個醫療模式上的全面合作。
財新記者:您認為這樣的創新對于中國的患者有什么樣的影響,是否會形成新的服務標準?
GilbertH.Mudge:首先我不會低估中國醫療系統的復雜性,醫療系統的改變并不像一個開關,在瞬間就能完成。但我們希望能展現一種不同的醫療服務模式。從某種角度上來看,一個有趣的事情是中國的醫療系統現在面臨的一些問題也同樣是美國的醫療系統所面臨的問題,比如說怎么樣提供性價比更高的醫療服務,人口老齡化社會下如何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老齡化人口會消耗更多的醫療資源,怎樣利用現在先進的技術降低醫療成本,在這些問題中美面臨相同的挑戰,只是進展的方向上不同。
舉例來說對于有很嚴重的病癥需要經常來醫院的病人,我們在美國就給他們提供了一種醫療服務模式。這種醫療服務主要是通過護士來傳達的。這種服務有效的降低了醫療成本,病人的滿意度也在提升,他們的壽命也更長了。如果我們把這種模式帶給中國政府,告訴他們,我們的這樣一種模式可以降低醫療成本,使病人的滿意度更高,存活時間更長,我想我們就可以嚴肅深入地探討這個話題了。中美面臨的醫療局面有很多的共性,只是我們看待的問題角度有所不同。
財新記者:下個月雙方將簽訂戰略合作意向書,PHI/MGH為什么選擇癌癥和輔助生殖兩個方向?在這兩個項目中,PHI/MGH位居什么角色?
GilbertH.Mudge:我們希望從小處開始著力,在會跑前要先會走。所以我們選擇先從兩個可以有效、可以實際操作的項目開始。我們會從波士頓引進一些醫生,他們和中國團隊共同開發出適合這個項目的方案。我非常希望這個項目可以成功,它成功之后我們可以在更多的方面展開合作。以我過去的國際合作的經驗,一開始就是全面合作是很難成功的。PHI和嘉會的早期合作主要體現在整個醫院和醫療體系的規劃和設計方面上,在未來我希望可以把小的著力點做精致,包括這兩個合作項目結構如何設計,希望把它做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