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訂單找產品就上88訂單網
  • 訂單
  • 產品
  • 公司
  • 資訊
  •  
  •  
資訊分類: 化工涂料 建材家裝 五金模具 電工電子 服裝鞋帽 照明儀表安防 醫療器械 電子商務 食品農業 數碼家電 冶金礦產 橡膠塑料 農林牧漁 商業貿易 商務服務
您當前位置:88訂單網首頁 > 資訊 > 電工電子

智能制造席卷中國:餡餅or陷阱?

2014-10-9 8:57:24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字體大小:

        左力認為,國產經濟型工業機器人的特點是少用轉動關節,盡量采用國產元件,只專注做一件事,因此成本低、效率高、易控制。

        廣州工研院研究中心主任白小波也有同感。經過調研,他認為珠三角地區發展機器人面臨的問題,主要在于中小企業。

        在與深圳相鄰的惠州,當地電子制造商華陽,也“愛上”了機器人。華陽多媒體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駱名燈說,他們制造系統1200多人,近年遇到“招工難、用工貴、流失大”的難題。

        “汽車之外的一般工業對機器人需求增長較快,預計2014年食品、醫藥行業增長45%;電子、電器行業增長33%;金屬加工行業增長31%。”張小飛說,所以要“找準市場定位”。

        張小飛說,中國機器人零部件企業,產品還不夠成熟,市場接受度低;機器人本體企業,出貨量小,未實現盈利,靠主業哺養;系統集成商,大部分實現盈利,但企業規模偏小;終端用戶,偏向外資品牌,要求多樣性,價格敏感。

        中小企業不僅是難題,也是金礦。雷賽智能的副總經理左力認為,國產工業機器人的突破口是經濟型機器人。汽車行業中精度要求非常高的機器人,國內企業短期內不可能與國外企業競爭。

        不過,“中小型企業有強烈的需求,但是面臨很多困難”。白小波分析說,從傳統的生產模式向現代化生產模式轉化,會出現自動化、機器人與人工作業的“混合生產線”,這增加了機器人自動化方案的復雜性,并相對增加了投資成本。

        高工機器人研究所董事長張小飛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今年前三季,國內機器人的銷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2014年1~9月,國內工業機器人銷量3.36萬臺,同比增長32.5%,預計今年將達到4.5萬臺。

        駱名燈深有感觸地說:“機器人價格必須大幅下降,否則無法推廣。”鄧邱偉比較樂觀,他預測,隨著工業機器人均價每年下降4%,以及勞動力成本上升,從2004年至2013年,人員年均工資漲幅15%,這使機器人自動化投資回報期(投入成本/年收益)呈下降趨勢,2010年要6年,預計2015年縮短到2.4年左右。

        “中國制造”正面臨轉型,從勞動密集型向智能制造轉變,這催熱了國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

        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購買工業機器人最多的國家。不過,與中國龐大的制造業基礎相比,中國工業機器人利用水平仍然很低。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統計,每萬名制造業工人的機器人保有量,韓國396個,日本332個,德國273個,世界平均水平58個,而中國只有23個。

        更讓人焦慮的是,雖然國內工業機器人供應商不少,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仍由國外企業占據。中國本土機器人企業應如何把握機遇呢?

        制造業99%仍是人工

        位于深圳的電腦外設制造商雷柏科技,已經嘗到機器人的甜頭,并且成為積極的傳播者。

        據雷柏科技的總經理鄧邱偉介紹,雷柏2011年引進75臺機器人,通過機器人集成平臺,實施產品設計、整合、物流重組、排產優化等變革,公司員工從2011年的3200人減至2012年的1100人。

        作為同行中第一個“吃螃蟹”的公司,雷柏科技機器人投資年節省人力成本8000萬元。

        90后的就業人口下降、內地產業興起、第三產業發展,使招工越來越難,惠州招工成本已達到370元/人次;而且90后的就業觀發生很大改變,工作不是唯一,自由才是首選,一般電子行業平均月流失率約16%,夜班、站立作業的崗位流失率更高,加上90后員工難管理,生產效率下降。因此,華陽多媒體2008年成立了專門的事業部,推進自動化技改,并開發出三軸機器人平臺等產品。

        據《經濟學人》雜志的報道,2013年中國市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36500臺,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年購買工業機器人數量最多的國家,“工廠的業主們現在更傾向于使用便于管理的機器人”。

        即使如此,國內機器人市場的空間仍然巨大。張小飛預測,中國2015年智能制造裝備業產值10000億元,未來五年增長三倍,2020年將達30000億元。

        “為什么中國制造業超過99.42%的工作不能被機器人替代?何時、何處被替代?”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總裁曲道奎思考著問道。

        中小企業是難題也是金礦

        曲道奎認為,目前低端行業的高端應用,是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拓展的“瓶頸”。

        他舉例說,衛浴五金行業的打磨拋光,機器人要求防塵、防水、防爆,復雜程度遠大于普通的焊接機器人;與此同時,這個行業原來的生產方式非常落后,市場空間非常大,但對價格極其敏感,這個矛盾如何解決呢?

        白小波說,珠江三角洲勞動密集型企業比例大,采用機器人技術,實現少人化、無人化需求日益強烈;但“短、平、快”的低成本運行模式,令長期投入的意愿比較弱。目前,已出現了一批成功轉型升級的企業,如廣汽集團集成138臺機器人構建汽車零部件焊接生產線。

        “企業通常要求自動化設備替代的工人成本能夠在2~3年內收回,實際自動化生產線和設備的壽命一般在5~8年,或者更長。”白小波建議說,管理者需要建立新的理念,以適應形勢的發展。

        鄧邱偉分享雷柏的經驗時認為,機器人線體(使用機器人作為主體的自動化生產線)投入的成本,不應該是“機器人自動化投入+傳統作業平臺”,而是“機器人本體+周邊配套-原作業平臺投入”。他舉例說,某電源適配器制造商擴充產能,新增線體,原計劃20米長傳送帶投入4萬元,現在機器人自動化線體8張柔性工作臺投入成本僅0.6萬元,節省投入成本3.4萬元。

        “國內企業應側重開發應用汽車產業以外一般制造業(五金加工、橡膠和塑料、陶瓷、食品和醫藥等)的經濟型機器人,如沖床、注塑機等專用上下料機械手、電子產品裝配(打螺釘、點膠)機器人、打磨拋光機器人、碼垛機器人等。”左力說,“將臟、累、危險、重復單調的工作讓機器人干!”

        曲道奎坦言,工業機器人、機械臂是附加值最低的機器人,但是本土企業必須做,這是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需要。而張小飛則指出,一旦中國本土機器人企業能夠在這些傳統行業的機器人領域實現突破,則可以推廣到印度等其他新興的工業國家,那時中國的機器人企業也可以成為跨國公司。

        不要走汽車業的老路

        中國機器人市場的需求突然爆發,曲道奎感慨:“這是餡餅還是陷阱?因為市場發展太快,把國外的巨頭全都吸引過來了,留給本土企業慢慢成長的時間變短了。”他認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但本土汽車業卻沒有真正崛起,機器人行業要避免重蹈汽車業的覆轍。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2013年外資企業在中國銷售工業機器人總量超過27000臺,較上年增長20%;據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統計,2013年國內企業在中國銷售工業機器人總量超過9500臺,較2012年增長65.5%。

        “不容忽視的是,中國機器人企業主要占據低端市場,附加值較低。”曲道奎提醒說,千萬要避免高端產業的低端化,在機器人這個高端行業里只是做加工,意義不大,“各地政府、企業應該做好戰略規劃”。

        目前,在資本市場的熱捧和各地政府扶持政策的推動下,國內機器人行業不斷升溫,全國已有30多個機器人產業園,A股市場已有40多家機器人概念的上市公司。一些企業什么都想做,從機器人本體、零部件到系統集成方案。張小飛建議,面對跨國巨頭的競爭,國內企業“先在一個細分領域切下去”。

        據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的統計,截至2014年9月,中國機器人相關企業數量428家,其中今年1~3季度增加175家。這428家機器人企業中,88%是系統集成商;從區域看,廣東地區117家,占27%,如把浙江、江蘇和上海企業加起來,則長三角的企業數量超過珠三角。

        同時,通過跨界合作、與外資合作,提升技術水平。今年,亞威股份與徠斯、佳士科技與川崎已展開戰略合作。

        “中國從低端制造追趕高端制造勢在必行。”張小飛說,中國機器人市場已成為全球競奪焦點,ABB、庫卡等國際“四大家族”并沒有在中國站穩腳跟,服務保障上還沒跟上,這給本土機器人企業很大的空間,“國產化零部件是國產機器人發展的基礎,整合是國產機器人快速發展的最佳途徑,占領市場是最佳競爭策略。”

責任編輯:88訂單網
88訂單網特別聲明:
1、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88訂單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本文為88訂單網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關于 智能制造

相關文章
  • ·升級智能制造 紡織服裝業積極擁抱工
    夏令敏認為,紡織服裝行業要積極擁抱工業4.0時代,抓住產業發展升級新機遇,加快融入“互聯網+”行動中。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紡織服裝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健康發展,引導紡織服裝企業運用互聯網進一步拓展國內外市場。
    ·數控機床成為智能制造典范
    隨著新技術在制造業應用的推廣及深入,中國機械行業內外對制造業如何升級轉型的探索也在日益發酵。未來的競爭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技術競爭”
    ·智能制造席卷中國:餡餅or陷阱?
    “中國制造”正面臨轉型,從勞動密集型向智能制造轉變,這催熱了國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
關于88訂單網 | 新手指南 | 誠征英才 | 網站地圖 | 服務條款 | 付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快遞查詢 | 代理招募
客服:0769-82989878 客服傳真:0769-81181218 電子郵箱:admin#88order.com 訂單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英文網址:m.jsjsjsj.cn 版權所有 88訂單網備案/許可證:粵ICP備14027189號-4 Copyright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