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大企業,小企業也在行動。一直做風扇代工出口的中山市樂途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黎明陽已經有想法。“大公司人力、物力資源強,中小公司"走出去"一定要抱團。我們跟商會溝通過,最好的方法是產業鏈上的20~30個中小企業一起出去投資,形成工業區。這樣,當地政府才會重視,相信我們不僅利用當地資源,還能解決當地就業。”
“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短期內不可取代,盡管優勢走弱。”廖世興說,印度、東南亞的產業鏈也會慢慢完善,但中國企業海外設廠,一定“市場先行、再設工廠”。
潘衛東說:“國外市場,新寶仍以代工為主。但廚房電器產品在升級,生活電器在擴展,客戶結構中一線品牌占比提高。預計明年出口形勢平穩,不會有大變化。”
“今天廣交會的客流量比昨天明顯增加。”志高空調海外市場管理部部長廖世興說,世界家電業趨勢“總體平穩、略有下滑”,只是個位數的下滑,因一些地區政局動蕩。志高空調在不同市場采取不同策略,有的緊跟能效提升、有的豐富產品線,今年出口保持了增長。
從全球看,今年歐美家電行業重組,伊萊克斯收購了GE的家電業務、西門子家電業務轉讓給博世、惠而浦收購了意黛喜。周南認為,完成重組后,“暮靄沉沉”的歐美家電品牌會迎來反彈;而一些日本品牌逐漸退出家電市場,相比之下韓國品牌表現突出。“海爾、海信等中國品牌慢慢上升,但還沒有形成中國品牌的整體形象。”
“去年中國家電出口增速8%,估計今年家電出口增速降至5%。”周南預測。
大企業加大海外投資建廠力度、中小企業則嘗試跨境電商,這是昨天《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第116屆廣交會參展廠商與行業協會了解到的最新情況。
家電出口增幅降至5%
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家電分會副秘書長周南告訴本報記者,去年小家電出口形勢好,今年小家電出口有一定下滑,原因多種多樣。一些新興市場出現政治風險;印尼消費稅、進口稅提高;沙特能效標準提高;新興市場的庫存高,所以整體增速不是很高。
海關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7月,中國家用空調累計出口約4104萬臺,同比下降7.9%。
業內傳聞,空調價格戰已經從國內打到國外。廖世興說,今年“國慶”前,空調出口就一直有價格競爭,但企業整體偏理性。“2014年價格平穩、略有回落,材料降價,但人工上升。”
“(出口形勢)有一點疲軟。”新寶電器董事長助理潘衛東表示,“我們積極調整,從廚房電器擴展到吸塵器、凈化器等生活電器。”他坦言,“一季度匯率影響了訂單;下半年匯率反向貶值,6月起出口情況向好。”
海外設廠成趨勢
10月15日,今年秋交會第一天,《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恰好在北京采訪了松下電器社長津賀一宏。在松下的新戰略中,中國將從“世界工廠”轉變為“巨大的成長市場”。近一兩年,松下在印度、越南設了洗衣機廠。
美的集團一位負責出口的高管也向本報記者透露:“今年美的海外投資業務比由中國大陸出口的業務成長更快。中國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已經跟南歐差不多。”他認為,海外投資設廠是大勢所趨,而中國品牌要被當地消費者普遍接受,還需要時間。
另一位家電出口資深人士也認為,中國家電出口優勢有兩個,一是勞動力成本較低,二是產業鏈配套完善。但現在,全球家電市場增速下降;而東南亞國家的勞動力成本更低,越南、印度、馬來西亞工人每月薪酬分別只需200多美元、300多美元和300多美元,它們的產業鏈也在逐步完善。“所以,中國企業一定要往外走。不過,沒有5~8年摸索,很難真正了解國外市場,這是挑戰。”
讓黎明陽“動心”的有兩個因素,首先是因為當地人工今年上升了10%~12%,中山一線生產工人的月薪已達3000元~3500元,熟練工人要4000元。雖然今年越南打砸事件,讓歐美買家相信中國的供應鏈更穩定,但是長遠看越南、印度、印尼等東南亞地區仍會分吃中國制造的“蛋糕”。
其次,今年人民幣國際化,海外商人創新貿易模式,可能會影響今后訂單。黎明陽的一個俄羅斯客戶,今年在中山收購了一個零部件工廠,生產了配件,散件出口到俄羅斯,再在當地組裝。俄羅斯已經接受用人民幣結算,這個客戶采購、出口都用人民幣,減少匯率損失;散件出口組裝又省了進口關稅和運費,而且俄羅斯人工每月只需5000元,新模式更劃算。
“中小企業"走出去"設廠,最大問題是用別人的品牌。”黎明陽說,為了化解這一難題,今年他與美國的EBAY、亞馬遜簽約合作。“我把貨整箱出口到美國保稅倉,并在EBAY、亞馬遜開設自主品牌的網店,有網上訂單再發貨。這也是跨境電商,但比國內接海外網上訂單,再快遞發貨,更節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