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蘋果與三星均“有功”,但在IHS看來,蘋果在推廣指紋識別并拉動需求增長方面成績更大。從向用戶詮釋“指紋掃描”,到系統認證、網站合作及與支付掛鉤,蘋果“先驅者”的角色意義要遠超出三星這個“跟隨者”。
自2013年九月份首次在IPhone5S上搭載指紋識別功能以來,指紋識別幾乎一夜爆紅。指紋識別技術并不是什么新鮮玩意,一直以來也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名主要推廣的領域在鎖具門禁考勤設備中應用。蘋果推出手機移動支付功能,搭載指紋識別系統,頓時讓世界其它手機廠商也紛紛將指紋識別功能加入到手機中。
根據美國著名調查公司IHS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以智能手機及智能電腦為首的指紋識別技術發展迅猛,其中,在亞洲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最為明顯。截至2020年,全球指紋識別技術市場規模有望再翻三番,最終突破17億美元大關。
方案和傳感器是指紋識別產業鏈的核心,蘋果通過并購AuthenTec迅速普及了按壓式指紋識別,非蘋陣營的方案提供商奮起直追,不斷與傳感器、模組、終端廠商進行磨合。隱藏式方案無需開孔、無需改變工業設計的優勢有望加快指紋識別在Android手機上的推進進度。10月17日蘋果新款iPad正式發布,很可能將搭載指紋識別功能,有望進一步打開市場空間。
IHS估算,2013年手機及平板電腦指紋識別技術的市場規模只有不大5億美元,其中又由蘋果下屬的AuthenTec、觸屏芯片制造商Synaptics旗下的Validity以及FingerprintCardsAB三足鼎立。但是,隨著市場前景的日益明朗,越來越多的制造商們也開始加入這一領域,現經確認的、明確表示要“進軍分羹”的企業,大大小小就已經足有14家。
事實上,雖然近幾年才開始受到重視,但指紋掃描技術早在10年前的日本就已經出現了:2003年,日本富士通首次在手機背部采用了滑動式指紋識別。隨后,摩托羅拉在2010年的2010Atrix手機中加入了指紋技術,但隨后卻因操作表現并不理想而被閹割。可以說,在蘋果iPhone5S之前,手機領域中的指紋識別是一個尷尬而小眾的功能。
這也種局面在平板電腦市場中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據了解,指紋識別開機功能十多年前就已經出現,從戴爾到惠普,可以說是均有嘗試,然而其結果依舊是“因性能表現以及使用體驗不佳”而最終被棄之不用。
“回顧(指紋識別技術的)歷史,可以算是平淡無味毫無看點,甚至有負眾望”,IHS分析師MarwanBoustany認為,“稱此前的指紋識別技術為雞肋并不為過”。但正如“養兒”之恩不輸“生兒”一樣,將這一技術真正從雞肋變為香餑餑的蘋果與三星,在顛覆傳統的使用習慣方面的作用是功不可沒的。
現如今,指紋識別技術早已告別了簡單的“觸摸-識別-認證”,人們開始談論更小、更能“裝”、識別度更高的指紋識別。超聲波傳感識別?亦或是毛細血管皮下生物數據掃描?沒什么不可能,這些就是當下正在發生的高科技,在未來,更便捷、更安全將成為指紋識別的新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