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政府不再希望看到外資獨大的局面在基層醫療出現,這給跨國醫療器械公司帶來新的不確定性因素。
政策的變數
“買設備”帶來的基層醫療器械市場的放量,引得跨國醫療器械巨頭們,特別是“GPS”(GE、飛利浦、西門子)的爭奪。
跨國巨頭們的“下基層”的路并不好走。然而,一線市場已經近乎飽和,各大跨國醫療器械品牌深入二、三、四線市場,基層市場對于他們來說,這個巨大的藍海有著極大的誘惑,他們不會輕易放棄。
今年5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上海視察時,曾對醫療設備有過一番講話,明確指示“要加快高端醫療設備國產化進程,減低成本,推動民族品牌企業事業不斷發展!焙芸,衛計委推出了國產優秀醫療設備的遴選工作,并明確提示“為醫療機構采購提供參考”。在各地方,國產化的進程推得更快,徐州已經明確表示,2014年下半年全市醫院醫療設備的采購必須采用國產設備。
自新醫改以來,基層醫療市場就開始被惦記上了——如果中國要改變目前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情況,就必須大力發展基層醫療;發展基層醫療就需要有投入,建房子、買設備、招人才……
“GPS”的基層醫療戰
2009年5月,GE全球啟動“健康創想”戰略,宣布在未來6年內投資30億美元,開發100種能增加醫療覆蓋率、提高質量并降低成本的新產品——中國區計劃包括了專門面向中國基層市場推出全新的農村基礎醫療產品,并在2012年時提出用3至5年時間,在中國市場把GE醫療業務的中高端和基層8∶2的比例調整至5∶5。2012年,飛利浦推出面向基層市場的“蒲公英工程”,涉及產品開發、銷售模式調整,以及額度500萬元的“零利率”融資方案。西門子則更早推出了面向經濟型產品的S.M.A.R.T戰略,對醫療業務做了劃分——40%立足于基礎醫療,60%面向中高端。
然而,中國的基層醫療市場顯然與大城市三甲醫院不一樣,這些巨頭們也很清楚這一點!皣鴥却筢t院的需求、醫生的實踐以及在學術領域的應用,與國外大醫院沒有太多區別,我們在全球的先進的技術,完全適用于中國大型醫院。”時任GE醫療大中華區總裁兼CEO的段小纓表示,“基層醫療在中國則比較特殊,中西部農村醫療資源相對缺乏,本質上,基層醫療缺乏的是技術、人才和資金!
所以,在推進基層醫療的戰略時,巨頭們會兼顧這些方面。例如,飛利浦成立中國醫療保健學院為客戶提供工作流程培訓,并利用官方網站、MOOC平臺定期提供網絡培訓課程。西門子與中華國際醫學交流基金會合作,從2012年開始了持續到2015年的基層醫院培訓項目。GE則是與中國醫師協會合作,開展基層醫師培訓項目,在完成第一個三年計劃后,今年五月開展了新三年計劃。此外,西門子、GE醫療的工廠都建立了客戶服務中心,售后人員變被動為主動防止醫院在白天診治時間出現故障問題。
而科技部早在2012年就進行過醫療器械重點科技專項的扶持工作,目前X光機、超聲、生化儀這基層三大件基本已經實現技術升級,核磁、彩超、CT等高端設備也能國產化。國產的這些設備價格要比進口品牌低30%以上,而基層市場是國產設備的主戰場。
顯然,政策層面并不支持GPS這些跨國巨頭們再占據基層醫療市場;更何況,跨國巨頭們產品的價格劣勢依然存在;而且,基層市場原本就是國產設備的主戰場,本土企業在渠道資源也具備相當大的優勢。
種種看來,跨國巨頭們的“下基層”的路并不好走。然而,一線市場已經近乎飽和,各大跨國醫療器械品牌深入二、三、四線市場,基層市場對于他們來說,這個巨大的藍海有著極大的誘惑,他們不會輕易放棄。
就在上個月,GE發布的8款超聲新產品,其中有兩款專門針對基層醫療;在最新一期的《商業周刊》上,GE用了兩個整版做了篇《解讀基層醫療》的市場推廣。再往前回放幾個月(7月),帶領團隊深耕中國基層醫療市場的原GE醫療大中華區總裁兼CEO段小纓升任GE大中華醫總裁兼CEO,成為GE中國的第一位女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