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電子商務的騰飛為東莞制造業帶來的大多是正面影響。東莞作為全球著名的制造業基地,有較為完備的研發、生產、物流和營銷產業鏈,在發展電子商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東莞僅2013年便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2300億元。
東莞近年來也多次表達了當地對電子商務產業的高度重視。近日舉行的在莞港企升級轉型聯席會議上,東莞市副市長楊曉棠表示,接下來東莞一定會推動電子商務與制造業加快融合發展,進一步降低企業營商成本,推動東莞制造業做大做強。
事實上,隨著國內電商的快速發展,東莞因為有著強大的制造業集群而廣受青睞。東莞制造行業也承接了巨大的網貨生產訂單。據統計,淘寶網貨品近三成源于東莞制造。
值得注意的是,電商行業正在加速與制造業結合。例如阿里巴巴推出的“淘工廠”概念,便是工廠互聯網化趨勢的代表模式。該模式簡單來說就是通過聚合海量工廠形成平臺,覆蓋消費品行業類目,幫助電商賣家解決找工廠難、小單試單難、翻單備料難、新品開發難的問題。淘工廠連接電商賣家和工廠,試圖解決過去工廠不懂電商,電商不懂供應鏈的“痛點”。目前,虎門的服裝工廠等許多東莞制造型企業已經登上了“淘工廠”平臺。
對于以制造業見長的東莞而言,“淘工廠”模式的出現果真是一個好消息嗎?
在筆者看來,過去東莞制造業所擁有的巨大集群優勢和產業鏈配套優勢共同構建起東莞的產地優勢。例如東莞制造業涉及30多個行業的6萬多種產品。這使得東莞制造不管是產品品質還是成本都具有巨大的競爭力。正是這種競爭力吸引了來自線上和線下的生產訂單。
然而隨著“淘工廠”等工廠互聯網化項目的出現,東莞的制造優勢很可能會遭受沖擊。
首先,工廠在線化,使得工廠的資質、技術、報價等趨于透明化,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線上的整合配套,從而使得東莞制造業線下集聚和整合的優勢被削弱。
第二,互聯網化使得在產業鏈上某個環節具有優勢的生產者都有機會入場分一杯羹,相應降低了參與競爭的門檻。這將使得東莞制造商面臨來自全國各地更大的競爭壓力。例如“淘工廠”的平臺效應和柔性化生產理念,讓電商可以針對企業的空閑時間精準下單。這使得大型工廠的縫隙時間也能夠接單。許多過去沒有參與電商訂單的大型制造企業也可能迅速加入“戰團”。
第三,新型互聯網化的工廠獲許將在這一趨勢中逐步占據主導地位。從阿里巴巴對“淘工廠”制定的規則可以看出,“淘工廠”的資源,將更多地投放到適應互聯網打法的工廠中去,這將使得傳統的東莞制造商失去部分來自電商的訂單。
阿里巴巴要求入駐“淘工廠”的代工廠為淘寶賣家免費打樣、提供報價、提供檔期,并且接受30件起訂、7天內生產等協定。要做到這些,便需要工廠對傳統的生產管理流程進行電商化改造,在這個過程中,電商化程度較深,轉型更快的工廠有望迅速崛起,通過精準“卡位”和先發優勢搶占發展空間。而轉型和改造速度較慢的東莞傳統制造業,在此消彼長的競爭下可能落于下風。
綜上所述,在享受了電商不斷增長的訂單的同時,東莞制造企業也不能放松警惕和危機感。未來是找到富含巨大機遇的“風口”,還是掉進產業洗牌的“深坑”,這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東莞制造企業對互聯網競爭新規則和新趨勢的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