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推行“社企聯姻”模式,提高畜牧業產業化水平。積極引進州級龍頭企業吉仁生態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茶卡羊”品牌優勢和北京“青海之窗”畜產品銷售網絡,在茶卡鎮建立集養殖、屠宰、加工、儲藏、銷售為一體的生態畜牧業養殖基地,大力發展屠宰和精細加工產業,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吉仁公司與茶卡鎮巴里河灘村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建立“社企聯姻”發展模式,合作社的46戶186名社員將1.47萬只羊和18.95萬畝草場,以入股的形式交吉仁公司統一經營管理,吉仁公司每年按照每只羊350元的標準為社員分紅,從入股社員中聘請有生產經驗的牧民進行放牧和生產管理,每年按照每只羊80元的標準發放管理費,同時優先吸納合作社社員到公司務工,解決牧區富余勞動力就業問題。2014年,合作社社員共分紅280萬元,發放勞務費60萬元,戶均收入7.4萬元。
(一)實施優良品種工程,提高“茶卡羊”品質。為提純“茶卡羊”品質,防止茶卡地區半細毛羊與藏系羊、蒙古羊和其它品種羊混雜,建立茶卡半細毛羊種羊場3個,引進半細毛種公羊256只,鑒定選留青海半細毛公羔1250只,培育半細毛羊核心母羊約12萬只,通過種畜串換、種畜鑒定、引進良種、人工授精等措施,加快畜種改良和品種選育,抓好半細毛羊提純復壯,不斷提高“茶卡羊”品質。目前,茶卡地區共存欄“茶卡羊”12.6萬只。
一、“茶卡羊”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海西州緊緊抓住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這條主線,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龍頭企業為依托,積極推進“社企聯姻”產業化經營模式,持續打造擴大“茶卡羊”品牌影響力,推動“茶卡羊”逐步向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方向邁進。
“茶卡羊”是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細毛羊,生長于烏蘭縣環茶卡鹽湖區域,受獨特地理氣候和土壤環境影響,羊肉含豐富礦物質和維生素,自古冠以“貢羊”美譽,2013年4月,“茶卡羊”獲得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為打響“茶卡羊”品牌,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海西州加大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推進生態畜牧業發展,積極引進培育龍頭企業,有力促進了“茶卡羊”產業轉型升級。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規模化生產能力。緊抓國家和省上關于轉變發展方式,加快推進高原特色現代農牧業發展的政策支持,進一步加大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提高“茶卡羊”規模化生產能力,著力將茶卡地區打造成為海西活畜及畜產品集散中心。2014年建設畜用暖棚450棟,種植牧草2.4萬畝,鼠蟲害防治140萬畝,修建注苗欄7個,建設50立方米畜水池5座。充分發揮茶卡鎮地理區位優勢,通過招商引資,在茶卡鎮建設5.4萬平方米活畜交易市場,修建1000平方米市場交易大廳1座,200平方米加工車間2間,120平方米畜圈40座,購置常規防疫檢測設備2套。項目建成后,預計可滿足每年20萬頭(只)活畜交易,其中,存欄量每年10萬頭(只),屠宰每年10萬頭(只)。
(三)推進生態畜牧業發展,提高集約化生產能力。按照生態畜牧業推進模式,烏蘭縣11個牧業村均成立了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1307戶牧戶自愿將草場和羊以入股的形式進行流轉,各村專業合作社通過建立健全工作機構和規章制度,負責對入股羊群進行分群養殖,統一輪牧、育肥、銷售和分紅,實現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同時,為提高草場資源科學利用水平,依托草地資源和生態監測技術,對全縣冬春和夏秋草場分別進行產草量測定,核定合理載畜量,推進以草定畜,同時通過出售非生產羊及淘汰羊等措施,完成減畜任務,促進草原生態良性循環。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生產性投入不足。由于在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和規模養殖方面資金投入不足,“茶卡羊”品種改良、種畜繁殖受到限制,專業合作社缺少擴大再生產資金。二是養殖規模偏小。“茶卡羊”總量和養殖規模偏小,“社企聯姻”模式沒有得到全面推廣,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加之茶卡地區以外牧民群眾對半細毛羊改良認識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半細毛羊的擴大養殖。三是品牌效應有待加強。受品牌知名度、營銷手段、企業帶動等因素影響,“茶卡羊”在價格、市場占有量、市場競爭力等方面沒有發揮應有的品牌效應。
三、對策建議
(一)加大投資和扶持力度。積極爭取畜牧業發展項目資金,加大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擴大“茶卡羊”品種改良范圍,提升良種繁育規模。建立財政補貼機制,鼓勵農牧戶飼養繁育優良種畜,對養殖繁育“茶卡羊”的給予一定補貼。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帶動提升畜牧業產業化發展水平。
(二)鼓勵發展訂單畜牧業。以吉仁生態農牧業有限公司、青海高原肉食品有限公司、青海藏源食品有限公司、烏蘭縣蒙方民族用品公司等為依托,與專業合作社、農牧戶、育肥戶、養殖大戶發展訂單畜牧業,簽訂保護價收購畜產品協議,提高養殖戶積極性,努力形成農牧戶與企業、合作社實現利益雙贏的格局,輻射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
(三)提高養殖科學水平。通過推廣良種、良料、良法,引導企業和養殖戶科學養殖、標準化生產,加大良種推廣力度,加快畜群周轉周期,提高牲畜出欄率和商品率。大力推廣舍飼和補飼技術,提高羔羊成活率和育肥羊的育肥效果,降低養殖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四)打造品牌知名度。通過積極參加“青洽會”等各類推介節會和充分利用柴達木農業信息網等宣傳媒介,大力宣傳“茶卡羊”產品信息,擴大產品知名度,努力打造柴達木盆地純天然、無污染的有機“貢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