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倡議:要求制造商認真貫徹落實我國《商品條碼管理辦法》,規范使用商品條碼,確保商品一品一碼;要求制造商遵循中國商品信息服務平臺填報規則,及時準確填報商品信息;以身作則,對入駐電商平臺的商家查驗商品條碼系統成員證書。對未使用商品條碼或使用不規范的制造商、供應商,督促其改進……”
6月4日在成都召開的第十三屆中國ECR大會上,包括阿里巴巴、京東、1號店、蘇寧等在內的國內40余家電商企業,在國家標準委、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中國ECR委員會的共同倡導下,向全國的電商企業、制造企業發出“電商應用商品條碼聯合倡議”,希望能夠通過商品條碼的廣泛應用,提高電子商務中商品信息質量, 進而保證產品質量,保護消費者權益,實現電子商務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本屆中國ECR大會由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中國ECR委員會舉辦。ECR理念的核心內容是通過零供雙方的協同合作,為消費者創造更多價值。一直以來,大會以提升消費品行業信息化水平、創建消費者導向的協同供應鏈為目標,積極聯合政府有關部門、龍頭協會和知名企業,通過推廣編碼標準化應用,創新消費品行業發展思路。
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主任、中國ECR委員會聯合主席張成海先生在會上表示,目前,消費品行業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本屆大會以“全渠道零售與企業轉型”為主題,正是希望能夠為傳統零售企業、電商企業和供應商搭建一個交流平臺,共話企業發展創新之路。
張成海認為,在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經濟環境下,企業一定要重視標準的作用,加強企業間的協同合作,加快企業轉型步伐,實現全渠道發展。商品條碼作為商品流通“身份證”,使多種渠道有效結合在一起成為可能。在新的形勢下,中國ECR委員會將致力于打造一個供應鏈貿易伙伴之間的合作平臺,推廣一套國際通用的標準體系,提供一個權威的商品信息查詢服務平臺,建立一組行業最佳應用模式,形成一批可以復制推廣的成果,進一步促成傳統零售業態與新興業態的合作,共同促進我國零售業提升競爭力,推動供應鏈產業結構升級。
相關鏈接
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于1988年經國務院同意成立,是統一組織、協調、管理全國物品編碼與自動識別技術工作的專門機構,隸屬于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1991年4月,代表我國加入國際物品編碼協會(GS1),致力于推廣全球通用的、開放的、跨行業的供應鏈管理標準——以商品條碼為基礎的全球統一編碼標識系統。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密切跟蹤國際技術發展動態,在研究國內外物品編碼與標識技術的基礎上,建立和健全了我國的統一物品編碼和標識體系,開拓了二維條碼、產品電子代碼(EPC)、產品質量追溯、電子商務、物流信息標準化等新的研究領域,有力地促進了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建設和發展。
ECR:“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的簡稱,意為高效的消費者反應。ECR是一種觀念,不是一種新技術。它重新檢討上、中、下游企業間生產、物流、銷售的流程,其主要目的在于消除整個供應鏈運作流程中沒有為消費者加值的成本,并將這些效率化的成果回饋給消費者,期望能以更快、更好、更經濟的方式把商品送到消費者的手中,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目前, ECR 的推廣對象主要以快速移轉消費產品以及食品雜貨為主。
編輯: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