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斗的公眾應用激增,政府公共事務管理、城市管理以及軍事、應急救援等政務應用正在大幅增長,北斗產業化呈現出廣闊發展空間。北斗系統建設是一項復雜的高科技系統工程,使用好、維護好北斗系統需要在科技創新上進行不懈的努力。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近日發布的《關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推廣應用的若干意見》強調,要充分認識北斗推廣應用的重要意義,在維護國家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推進北斗的廣泛應用,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的發展。
中國衛星導航協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關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推廣應用的若干意見》的出臺將進一步推動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的發展。基于北斗的公眾應用激增,政府公共事務管理、城市管理以及軍事、應急救援等政務應用正在大幅增長,北斗產業化呈現出廣闊發展空間。
推動北斗行業應用 加大市場份額
《關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推廣應用的若干意見》要求,加強北斗在測繪地理信息行業和其他重點行業的應用,在重大工程、重點計劃、重要領域積極研究推進使用北斗;在工程測繪、不動產測繪、環境監測等工程中,積極研究推進使用北斗!兑庖姟烦雠_后,諸多分析機構紛紛看好北斗導航產業,認為2014年將成為北斗導航的爆發之年。
2013年9月中國衛星導航協會發布的《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2012)》顯示,北斗行業應用市場潛力巨大,交通領域是潛力最大的行業應用市場。據了解,我國2012年汽車保有量達1.2億輛,其中乘用車保有量超過5000萬輛。未來隨著北斗系統的逐步完善和終端價格的逐步下降,北斗、GPS雙模的汽車導航產品將成為主流。此外,當前車載終端裝配率還偏低,隨著車載終端裝配率的提升,北斗在車載終端市場具有很大發展潛力。
授時應用涉及行業安全,是北斗應用的重點領域,目前國內的衛星授時系統主要采用GPS系統,未來北斗兼容授時終端將逐步替換純GPS終端。《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2012)》顯示,2012年授時應用市場總銷售額超過5億元,預計到2020年銷售額將達到35億元,其中僅北斗授時應用市場年銷售額就將超過30億元。
交通、授時、測繪等領域逐步應用北斗系統的背后,離不開眾多北斗產業鏈企業加大對北斗應用的研發。
衛星導航企業合眾思壯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北斗高精度應用方面,合眾思壯向新疆公安部門提供了2萬臺北斗移動警務終端,用于新疆全警種的公安移動執法工作,北斗移動執法產品在公安領域首次開展了規;瘧。在智能駕考方面,合眾思壯推出的北斗高精度應用定位產品,可精準(厘米級)評估駕駛員的駕駛水平,給需要培養超高水平駕駛技能的部門提供了方便。
陜西諾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北斗小天使”具有全球實時定位、實時通話、監聽、SOS報警等功能,搭配全球定位服務平臺,通過手機客戶端、短信、Web網頁等方式實現對兒童的實時監控定位及監護。當孩子走失或遇到麻煩時,可直撥特設的“SOS”鍵緊急呼救,讓家長迅速找到孩子。
中國衛星導航協會預計,到2015年,北斗導航產業產值將超過2250億元,導航定位終端社會總持有量有望達到5億臺左右;到2020年,北斗導航產業產值將達到4000億元,導航定位終端社會總持有量超過10億臺。到2020年北斗系統應用將占據國內市場80%、國際市場20%的份額。
業內人士表示,北斗的產業化應用需要政府的引導和大力支持,國家要在政策制定和組織管理上有所創新,協調相關部門采取有力措施合理布局和分工,協同有序地推進北斗產業健康發展。
加快地基增強系統建設 提高北斗精度
《關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推廣應用的若干意見》提出,統籌各地開展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建設,統一部署,分步實施,全面推進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建設。
北斗地基增強系統是我國統一規劃建設的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主、兼容其他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的地基增強系統,通過地面通信系統播發導航信號修正量和輔助定位信號,向用戶提供厘米級至亞米級精密導航定位和大眾終端輔助增強服務。
自2011年12月27日提供連續導航定位與授時服務以來,隨著北斗地基增強網的建設不斷推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精度在不斷提高。據了解,目前的衛星導航系統普遍誤差在10米左右,有了北斗地基增強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定位精度可以精確到米級、厘米級甚至毫米級,并可提供高精度授時等服務。
2013年9月,上海北斗地基增強網開通后,大幅度提高了上海地區北斗衛星導航終端的定位精度、靈敏度和定位速度,其各項指標均可達到或優于全球定位系統(GPS)的水平。
廣東省2012年6月啟動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建設工作,建成后將滿足廣東對北斗導航衛星系統的高精度應用需求。今年1月,重慶建成全國首個山地城市北斗衛星地基增強系統,徹底改變了重慶導航長期依賴國外衛星系統的歷史。
據中國衛星導航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幾乎每個省都建有北斗地基增強系統,通過北斗地基增強服務系統將大幅度提高北斗終端的定位精度、靈敏度和定位速度等,增強北斗的位置服務能力,并在與GPS的競爭中占據優勢。
加強北斗應用科技創新 多模芯片成趨勢
“北斗系統建設是一項復雜的高科技系統工程,使用好、維護好北斗系統需要在科技創新上進行不懈的努力。科技創新要瞄準核心技術、面向市場和產業應用,避免高技術和產業的無序發展造成產業缺乏有效核心技術的支撐從而陷入低附加值陷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名譽會長徐冠華在第二屆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年會上表示。
《關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推廣應用的若干意見》則詳細地為北斗應用創新指出了方向:突破北斗應用關鍵技術,同時也要開展北斗相兼容多系統聯合應用技術及北斗在各行業應用的獨立支撐技術研究。
據了解,北斗的核心技術經過10多年的培育發展,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在上海,一系列依托北斗地基增強系統研發的導航技術產品正在全面推進:上海華測研制成功我國首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測量型GNSS接收機;上海司南導航第1萬片北斗高精度OEM板卡交付用戶;上海普適導航向東海航海保障中心交付了第1萬臺北斗導航終端……
而在芯片研發方面,西安航天華迅科技有限公司近日成功量產第四代GPS和北斗雙模導航定位芯片,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華迅第四代芯片除應用于車載導航外,還可以直接進入手機應用,實現智能手機的北斗定位。
中國衛星導航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多模芯片是未來芯片技術發展的方向。目前全世界的導航芯片廠商都在爭取做兼容GPS和北斗的雙模芯片。
在北斗芯片等核心技術研制取得突破的同時,北斗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也在同步推進。1月22日,經過兩年孕育,由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牽頭,聯合13所高校、企業及科研院所共同參與的北斗導航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在鄭州正式啟動。該協同創新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其鳳表示,中心將首先瞄準精準農業、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冷鏈物流、安全礦山等中原經濟區和鄭州國家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對北斗導航定位的迫切需求,探索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協同創新模式,全力推進北斗產業高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