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來,蘭州市場上的豬肉價格一直高位運行,蘭州生豬價格更是創出2011年以來的新高。為了穩定物價,省商務部門投放了1400噸省級儲備凍豬肉,平抑肉價。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一輪生豬價格上漲,主要原因是近三年來生豬價格持續走低,養殖戶積極性不高,生豬市場供應量減少所致。
豬肉漲價市民消費量減少
提及今年的豬肉價格,家住蘭州市城關區五泉街道祿家巷的黃阿姨直呼吃不起。“今年春節以來,豬肉價格就一直很高。現在還稍微便宜了點,每公斤32元。前段時間賣的最高的時候每公斤34元呢。”黃阿姨說。
在五泉菜市場經營了近10年豬肉生意的黃老板說:“肉價太高銷量就上不去。與去年同期相比,每天要少賣兩頭豬呢。”黃老板表示,盡管肉價上漲,但零售商們沒有增加多少利潤。
記者近日走訪了蘭州市區的一些大型超市,發現有些品牌肉價更高。以正大肉為例,排骨、五花肉每公斤47元,精小排骨賣到了每公斤61元。銷售人員也表示,由于豬肉價格高,對銷售量也產生了影響。
國家統計局甘肅調查總隊(以下簡稱“甘肅調查總隊”)的一項調查顯示:2016年一季度甘肅豬肉價格同比上漲18.8%,在居民消費價格調查的262個基本分類中漲幅居第二位。
在經歷了多年連續虧損后,2016年3月份以來,不僅在甘肅,全國的生豬價格進入新一輪上漲通道,已突破2011年創下的19.6元/公斤的歷史高點。
收購價上漲養殖戶受益
“今年的生豬價格是近幾年來最好的一年,歷經連續兩年的虧損,生豬養豬戶迎來了‘春天’。”華亭縣硯峽鄉東溝村生豬養殖戶龐金城在電話里對記者說,他的養殖場如今存欄500頭豬,出欄的生豬每頭能賺700元。
龐金城說,從2013年開始,生豬收購價格一路下滑,虧損最嚴重時,每頭豬賠本200元左右。進入2016年,生豬的收購價格一直在每公斤20元左右,與前幾年的生豬收購價每公斤5元多相比,正好可以補回來這幾年的損失。
對此,甘肅調查總隊分析人士認為,此輪生豬價格走高,可見明顯的恢復性和補償性的特征。從2013年到2015年上半年連續兩年多時間,生豬價格一路下行,到2015年上半年開始,大量規模養殖戶減少母豬存欄,甚至有幾家大型生豬養殖戶倒閉。2015年中期,生豬市場供應量驟減,市場生豬出欄供不應求,市場豬肉價格逐步回升,經過兩年的調整,生豬市場終于迎來“暖春”。
投入凍豬肉平抑市場價格
面對持續高位運行的豬肉價格,省商務廳為保障市場供應,穩定物價,從4月23日至5月6日向蘭州市場和武威市場投放1400噸省級儲備凍豬肉。其中,蘭州1200噸,武威200噸。
5月4日一大早,在城關區五泉天橋早市19號鋪面前,買肉的市民排起了長隊。記者看到,前腿肉每公斤不超過25元(帶骨),后腿肉每公斤不超過26元(帶骨),每人限購5公斤。
省商務廳市場運行調節處處長李紅海介紹,商務廳要求各投放網點統一懸掛“省級儲備凍豬肉投放點”標識,對肉類產品明確標價,保證按時按量及時投放。
根據監測,受省級儲備肉投放影響,省內市場鮮豬肉零售價格整體上止漲趨穩,多地價格出現回落。
據了解,下一步省商務廳將繼續密切監測市場供應和價格變化情況。必要時,繼續動用省級儲備平抑市場。
引入規模養殖穩定市場價格
西峰區彭原鎮鄢旗坳村的養殖戶張帥在電話中告訴記者:“在我養殖生豬的10年間,遭遇過兩三次比較大的價格波動。這些市場的變化,養殖戶很難把握。”
張帥說,他的養殖場目前存欄400多頭生豬,盡管目前的生豬收購價格達到歷年來的最高,但他不會盲目補欄。
記者查閱有關歷史數據發現,近15年來,豬肉價格的變化基本是按照3年至4年一個周期運行。從波峰來看,分別出現在2001、2004、2008、2011年和今年。 對此,甘肅調查總隊分析人士認為,供求不對接容易造成生豬價格暴漲暴跌。目前全省生豬養殖主要是由小規模生產和規模化大型養殖場構成,養殖戶心態不穩、供求信息不及時等都會造成生豬市場不穩定。
分析人士建議,在擴大規模化、專業化、工廠化養殖的同時,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已經迫在眉睫,必須采取措施進行專業化、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的生產。同時,建議引入資本,對地區養殖進行規模性整合,從而達到穩定地區生豬存欄量、增強抗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