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食品消費升級的加速,生鮮市場正在成為電商巨頭的兵家必爭之地。近日,京東生鮮啟動“遍尋天下鮮”系列活動,并與多個海外品牌簽署戰略協議,通過探尋全球各大優質生鮮食品原產地,為國內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一站直享的生鮮食材。
易觀智庫的研究報告顯示,近年來國內生鮮市場逐年擴大,生鮮電商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400億元,源頭把控將是未來生鮮電商的發展趨勢之一。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商城生鮮事業部總裁王笑松說,從消費者需求出發,京東生鮮專門成立了一支200人左右的國內、國際”買手“團隊,對準入商家進行嚴格評估,通過資質的預先核驗、供應商信用記錄調研、實地考察、多維度評審等手段進行嚴格篩選,從源頭上確保生鮮食品的品質和安全。
對此,京東生鮮白蝦采購團隊的張彧感觸頗深:“全球尋‘蝦’的過程需要很‘走心’,時刻要以消費者立場要求自己。”張彧和他的團隊為了找到優質白蝦,先后飛往美國、印度尼西亞、新西蘭、法國等多個產蝦大國進行實地調研。
長期以來,倉儲和冷鏈物流一直是生鮮電商的痛點。“由于對溫度、儲存的要求很高,無論多么優質的生鮮食品,都離不開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這直接決定了消費者的網購體驗。”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莫岱青表示,自建物流有自身配套的倉庫和自成體系的標準,能夠有效解決生鮮食品的配送難題,但是因為成本過高,目前還很少有電商涉足。
據介紹,為了打通生鮮配送的“最后一公里”,京東3年內將投入100億元,用于搭建冷鏈物流網絡、建立原產地協同倉、跨境保稅生鮮自營倉等,最大程度壓縮跨國生鮮商品的供應鏈,減少中間環節。
原產地協同倉是京東基于標準化作業能力和信息系統處理能力,將合作伙伴的倉儲功能和京東倉儲功能進行合并,然后進入到京東整個分揀配送體系運作。簡單來說,就是將京東的倉庫直接建到大型合作商的果園、分揀中心或庫房周邊,方便產品下線后的第一時間運輸處理,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更快、更安全的購物體驗。
莫岱青認為,生鮮電商要從競爭中突圍,產品的標準化是繞不開的方向。對此,王笑松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京東的自營模式比平臺模式更容易實現標準化,目前對于水果和蔬菜2個品類的產品已經實現了標準化,未來京東生鮮還將通過標準化的流程管理,從規范性種植、科學性分選、品質性存儲等各個環節進行品質把控,持續給消費者提供優質、安全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