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后,安徽地區2016年新產中晚秈稻普遍上市,雖然托市收購已經啟動,但收購卻不溫不火,社會糧食企業收購較為謹慎,糧食經紀人入市積極性降低。通過對前期收購情況的了解,啟動國家托市收購對市場糧價的提振作用減弱,當前除國有糧食企業政策性收購外,其余收購主體收購價格均低于今年托市收購價格和去年同期,當年新季中晚秈稻呈現慢熱行情,不同收購主體、不同品種、不同區域間行情差異較大。
據安徽市場10月12日價格監測顯示,當前新中晚秈稻上市量不斷增大,托市收購啟動后市場稻米價格以穩為主,不同地區略有波動,優質稻價格率先上揚,市場收購較為謹慎。目前無為地區優質中晚秈稻主流收購價格在133-135元/百斤,水分要求在15%以內,收購數量放大,價格較國慶節前上漲1-3元/百斤,糧食經紀人收購價格125元/百斤左右,主要依據糧食收獲水分定價,價格平穩,糧食加工企業優質新米批發價格210元/百斤左右,價格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略低于2015年產優質中晚秈米價格,普通中晚秈米批發價格194-195元/百斤;六安市場中晚秈稻市場價130-135元/百斤,與上周下跌4元/百斤,本地中晚秈米零售價在229-230元/百斤,與上周上漲3元/百斤;滁州市場中晚秈稻(三等)國有企業最低價收購價138元/百斤,與上周持平,經紀人收購價在130元/百斤左右,米廠收購價130-135元/百斤,均與上周持平,普通中晚秈米批發價192元/百斤,零售價210元/百斤,均與上周持平,優質中晚秈米批發價216元/百斤,零售價258元/百斤,均與上周持平。
據了解,今年當地糧食加工企業在新稻剛上市時有搶新搶鮮的慣例,一方面為搶占市場先機,另一方面為擴大企業知名度,但因今年新產秈稻上市初期質量低于上年,水分偏高、碎米多、白片多、看相差,經銷商和消費者挑剔更加明顯,經營者多在觀望,導致加工企業生產仍以2015年產中晚秈米為主,少量加新米供應市場。目前新季中晚秈稻利潤有限,糧食加工企業積極性不高,部分企業開始轉變經營方式,通過替中央大型企業、儲備企業代收來增加盈利渠道。
受市場行情低迷和企業自有流動資金不足影響,今年新糧上市后市場糧源較充足,大多經營者不愿多收,以滿足自身生產需求為主,適度開展收購,后期庫存動力下降,庫存水平預計下降,總體收購數量不及往年。隨著產區節后中晚秈稻大量上市,供給壓力增加,預計后期行情難以大幅攀升,主要原因:一是秈稻米行情受低價進口米影響加深,“稻強米弱“格局在短期內難以消除;二是糧食經營企業盈利減少,入市積極性受到打壓,收購較為謹慎,庫存水平降低,后市預計收購主體慢熱啟動收購,不過部分優質稻價格將會溫和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