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界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跨境電商單個項目平均最低融資額高達5650萬人民幣,其中北京的平均最低融資額更是高達到2.8億人民幣。
在今年4月8日新政頒布之前,跨境電商在政策紅利下可謂形勢一片大好。但新政頒布之后,由于種種原因,遭遇“資本寒冬”開始成為跨境電商的新話題。那么,跨境電商是否正在遭遇所謂的“資本寒冬”?行業專家和投資機構又是如何看待這一產業的?南都記者為此展開了調查。
“我今年從北京、大連、重慶、杭州等這幾個地方跑下來,包括接觸的創投機構來看,基本上今年在這塊和去年相比,差不多都是略有下降。”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李鑫如是說。作為資深投資人、深圳市睿鼎資本的創始人李鑫坦言,跨境電商已經由一片藍海變成了黑海。其實,不只是持此類觀點的機構在增多,來自多個層面的數據,也在佐證著資本寒冬對跨境電商的影響。
融資數字正在縮水
寒冬是每個企業必度的一個風口,但還是有企業在本次寒冬期間倒下了。今年3月30日,多個自媒體平臺爆出,跨境電商平臺蜜淘倒在了c輪融資前。截至目前,蜜淘官網處于無法正常瀏覽狀態,南都記者昨日撥打蜜淘客服也被系統錄音告知,目前客服暫時無法提供服務。
而事實上,更多企業在遭遇類似蜜淘的融資困局。根據IT桔子的數據梳理顯示,與20 15年同期相比,2016年跨境電商領域的融資案例天使輪、A輪和B輪的數量都大幅下滑。
南都記者不完全統計,2015年,僅貝貝網C輪1億美元融資、洋碼頭B輪1億美元融資、辣媽幫C輪1億美元融資、寶寶樹3億元美元融資、淘世界B輪3000萬美元融資、蜜芽D輪1.5億美元融資、中糧我買網獲2億美元以上投資、波羅蜜全球購B輪3000萬美元融資,加起來就已經超過10.1億美元,而這還不包括五洲會獲得的15 .7億人民幣投資,洋食網獲得的1000萬人民幣融資等其他融資案。
2015年跨境電商整個行業處于高速發展之中,在融資額度上也有明顯的特征。投融界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跨境電商單個項目平均最低融資額高達5650萬人民幣,其中北京的平均最低融資額更是高達到2.8億人民幣。
而最新一份來自思達派的統計顯示,2016年上半年跨境電子商務共有49家創業公司進行了融資,融資金額僅為20億人民幣。
投資機構變得謹慎
投資界有句老話叫做“天使A輪看團隊,B輪看模式和用戶數據,C輪主要是看收入”。
但在資本寒冬之下,機構對跨境電商項目的看法也已經在發生變化。
雖然2015年跨境進口B2C電商一片大好,但鄭翔予卻未投資這一領域,而是轉而投資了有成熟贏利路徑的一家跨境進口B2B電商。
作為創始合伙人、董事總經理,鄭翔予告訴南都記者,琢石投資跨境電商會一并考慮以下三點,一是看創始團隊對自己生意的理解,其能力、資源、經驗撐不撐得起來。二是,看其所選擇的策略與其能力、資源是否匹配。有時小而美的品類才是最好的,奶粉、尿不濕等大眾品類雖然很好賣,但不一定賺錢。第三,還要看盈利路徑和計劃。
此外,其還坦言,對跨境電商而言,不管是線上模式還是線下實體模式,人流撐不撐得起來,是一個考量項目的重要指標,而其中關鍵又得看其能否解決人流的成本問題。
睿鼎在投一個跨境電商類項目時,雖沒有將贏利路徑擺得那么明顯,但其考量指標也相當細化。
首先,睿鼎有一個3s原則,第一是規模化,必須有一定的規模,天花板是否足夠高。比如,李鑫告訴南都記者,睿鼎會看這家電商的服務和產品是不是大眾化的,是不是高品質的,是不是重復消費次數比較多的,是不是客戶轉化率高的,是不是留存率多的;第二,是可持續化。睿鼎除了會看一個行業的平均增長率,還會去看跨境電商里面細分領域的平均增長率,且會細化到每一個品類的年復合增長率;第三,是標準化,就是所有的產品和服務盡量能被標準化,因為在睿鼎看來,標準化的項目邊際成本會越來越少,物流配送效率會越來越高,掌握所有的SK U品類的能力會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