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密煉機預熱好后,穩定一段時間,準備煉膠;
5、提起上頂栓,將已切成小塊的生膠從加料口投入密煉機,落下上頂栓,煉膠1min;
6、提起上頂栓,加入小料,落下上頂栓混煉1.5min;
7、提起上頂栓,加入炭黑或填料,落下上頂栓混煉3min;
8、提起上頂栓,加入液體軟化劑,落下上頂栓混煉1.5min;
9、排膠,用熱電偶溫度計測膠料的溫度,記錄密煉室初始溫度、混煉結束時密煉室溫度及排膠溫度,最大功率、轉子的轉速;
10、將開煉機的輥距調到3.8mm,打開電源開關,使開煉機運轉,打開循環水閥門,再將從密煉機排出的膠料投到開煉機上包輥,待膠料溫度降到110℃以下,加入硫黃,左右割刀各二次,待硫黃全被吃進去,膠料表面比較光滑,割下膠料。
11、將開煉機輥距調到0.5mm,投入膠料薄通,打三角包,薄通5遍,將輥距調到2.4mm左右,投入膠料包輥,待表面光滑無氣泡,下片,稱量膠料的總質量,放在平整、潔凈金屬表面上冷卻至室溫,貼上標簽注明膠料配方編號和混煉日期,停放待用。
密煉機每批混煉工藝試驗報表,應記錄:開始混煉時溫度、混煉時間、轉子轉速、上頂栓壓力、排膠溫度、功率消耗、混煉膠質量與原材料總質量的差值及密煉機類型。
注意:開始混煉實驗時,可先混煉一個與試驗膠料配方相同的膠料調整密煉機的工作狀態,再正式混煉;對同一批混煉膠料,密煉機的控制條件和混煉時間應保持相同。
影響因素
簡介
密煉機混煉的膠料質量好壞,除了加料順序外,主要取決于混煉溫度、裝料容量、轉子轉速、混煉時間、上頂拴壓力和轉子的類型等。
裝料容量
即混煉容量,容量不足會降低對膠料的剪切作用和捏煉作用,甚至出現膠料打滑和轉子空轉現象,導致混煉效果不良。反之,容量過大,膠料翻轉困難,使上頂拴位置不當,使一部分膠料在加料口頸處發生滯留,從而使膠料混合不均勻,混煉時間長,并容易導致設備超負荷,能耗大。因此,混煉容量應適當,通常取密閉室總有效容積的60%~70%為宜。密煉機混煉時裝料容量可用下列經驗公式計算:
q——裝料容量,kg;
k——填充稀疏,通常取0.6~07;
v——密閉室的總有效容積,l;
ρ——膠料的密度,g/cm3。
填充系數k的選取與確定應根據生膠種類和配方特點,設備特征與磨損程度、上頂拴壓力來確定。nr及含膠率高的配方,k應適當加大
無